中山科学家小镇揭牌
首期规划打造“湾区枢纽+科创之芯+先进产业+人文荟萃+生态宜居”的学研产用高度融合之地
发布时间:2024-07-31 来源:中山日报


   中山科学家小镇揭牌。记者 余兆宇 摄

7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满月”,在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山低温院”)举行开园仪式的当天,以“湾区枢纽+科创之芯+先进产业+人文荟萃+生态宜居”的学研产用高度融合为定位的科学家小镇——中山科学家小镇正式揭牌。

至此,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国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中山低温院、中山科学家小镇……“深中通道+中开高速”组合沿线,正逐步形成中山创新发展的高地。

■以“三区一园”为主线,营造良好产学研生态环境

在中山低温院开园仪式现场,中山科学家小镇建设首期规划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展板上显示:中山科学家小镇初步规划东至城南路,西至中环路、南至规划大新路、北至西环一路。以“三区一园”为主线,打造505亩核心科创区、588亩智能转化区、1060亩品质生活区(含居住用地510亩)、750亩科创生态公园,后续根据发展需要再进行拓展。

“科学家小镇功能布局示意图”上标有核心科创区、智能转化区、品质生活区、科创生态园四大区域。其中,核心科创区是以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打造集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于一体的核心科创区。智能转化区位于中山科技创新园东南侧,紧邻城南四路和规划大新路,规划面积约588亩。

通过对现有的园山仔白石环低效工业园区更新改造,可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产业发展空间。品质生活区位于中山科技创新园北侧,紧邻先施路,以现有的坳头山为中心,范围面积约1060亩。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商住用地约510亩,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和幼儿园2所。该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通过对规划商住用地的高品质建设开发,可为科学家提供宜居生活场所。科创生态公园位于中山科技创新园南侧,范围面积约750亩。可依托虎头山自然资源建设中山科创生态公园,以“科创”与“生态”为主题,建设科普登山长廊,设置特色登山路径、观景亭台等设施,展现科学家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为科学家提供亲近自然的游憩、健身场所。

中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科学家小镇的建立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产学研生态环境,吸引集聚一批国家战略科学家与高端科创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深中通道+中开高速”链通全球创新资源

“今天是中山低温院的开园,意味着新起点,是新攀登的开始。”中山低温院院长龚领会表示,作为中山科学家小镇核心科创区首个开园项目,开园后将进一步促进科学家小镇的建设。

中山低温院成立于2020年8月,专门从事先进低温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中山低温院建院近四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围绕提氦产业链,突破了大规模提氦用氦液化器、液氦标准罐箱等装备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国产气源、国产装备、国产液氦”的目标,缓解氦气供应领域“卡脖子”问题;面向我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两套大科学装置的制冷需求,研制了18kW超大型低温制冷系统以保证其稳定、安全和高效地运行,为我国大科学工程和航天工程等重要领域的跨越性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撑;国内首台套5吨/天级大型氢液化系统成功研制,并计划在中山开展示范运行,为我国液氢储运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龚领会表示,深中通道的通车为中山科创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打通了深港与中山创新链接之路。中山低温院的愿景是最终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基地及相关产业技术创新和引领示范中心。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王雪峰认为,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为中山低温研究院的发展增强信心,助力中山低温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相信中山科学家小镇的建设也将吸引一批批优秀的科研团队在这里扎根发芽,探索基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开展技术创新应用,一项项优秀的科研成果将在这里诞生。

中山市南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吴翘楚告诉记者,中山科学家小镇的建立将会带来更多技术研发型、技术产业转移型等方面人才,科学家、专业技术人才的集聚,将为中山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科技创新、产业重构、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未来发展美好前景。

在吴翘楚看来,中山科学家小镇建设有利于中山和深圳、香港、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乃至全球,为知识人才交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科创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融合提供一个好的平台。“目前是首期规划建设,但从远景来看,将会从整个南区街道范围内去构建,用更大的空间资源去配合,让更多的人才能够有更广阔的空间,在这里工作、创新创业、生活。”吴翘楚说道。

记者 谭华健 见习记者 高倩荷 实习生 刘霈宜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