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再攀新台阶,满川风雨看潮生。今年以来,中山市“百千万工程”如火如荼开展,全力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山样板”。在此背景下,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进行了“百千万工程”数字政府赋能行动调研,以期更好发挥数字政府引领驱动作用,着力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
■一、数字政府建设现状
调研发现,我市“百千万工程”数字政府赋能成效显著:线上服务便捷普惠,超3300项依申请事项“网上可办”,超1700项政务服务粤省事、粤商通“指尖可办”;线下服务泛在智联,“两区一镇”事权下放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全市337个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百项高频政务服务“就近办”;镇域治理精细敏捷,建成市综合网格调度平台、城市大脑,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统筹协调格局;信息化支撑泛在稳固,千兆电子政务外网市镇村三级全覆盖,市政务云平台、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市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运维中心建成使用,构筑基层网络安全坚实屏障。
■二、存在问题
调研仍发现一系列问题:一是镇街事权下放与承接、市镇业务对接有待提升。二是基层政务服务供需不平衡,数字赋能成效有待提升。三是镇域治理“一网统管”延伸受阻,基层用数有待发展。四是基层政府“一网协同”效能不强,队伍数字素养亟待提升。
■三、对策建议
(一)推进事权下放“点单式”改革,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一是开展事权下放“回头看”,对已下放镇街事权承接情况定期开展调研,及时了解、掌握下放事权承接情况,为后续开展事权调整提供依据。二是建立事权下放衔接督导机制,督促部门做好事权下放业务培训,收集掌握部门工作台账。在线上开设反馈专区,对镇街反映的事权下放衔接不畅问题,建立问题提出、转办、处理、反馈闭环管理机制。三是继续推进事权下放“点单式”改革,坚持“唯实”原则,对镇街普遍反映承接能力有限的事项予以收回,同时按需开展市级事权个性化下放,确保下放事权符合镇街所需、所盼。
(二)深化“10分钟政务服务圈”,进一步推进基层政务服务“触手可及”。
一是加大数字化赋能力度。紧扣基层需求,以“粤系列”等为载体,加快推动医保、不动产登记查询等群众关切的高频事项实现“指尖办”“自助办”;推动村(居)业务台账管理等基层运转事项电子化,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强化工作协同,加快基层运转。二是加大数字化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对粤省事、粤商通、粤智助、统一申办受理平台、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应用的宣传推广,增强村居工作人员数字化工作思维和能力,引导群众办事习惯向线上转变,全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水平。
(三)统一顶层设计与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基层治理“一网统管”。
一是以整体“智”治思维开展镇域治理顶层设计。建议组建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日常平台建设、数据汇聚归集等工作,实现上下协同发力。二是建设“百千万工程”数字看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外来物种、农业污染等专题数据分析治理,助力农业数字化生产走深走实。三是坚持有利于乡村发展导向,统筹建设数字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可视化展示乡村概况、乡村治理及乡村风貌,重点在环卫、停车、城管等问题上切入,建设更加符合镇街发展、群众需求的数字化应用。
(四)增强基层用数意识与能力,进一步引领基层协同“智”理。
一是依托市协同办公平台赋能“百千万工程”日常工作,实现信息报送、督办提醒、办文办会“一平台闭环流转”;加大协同办公平台培训,做好系统管理员操作指导工作。二是全面推广填表报数系统,破解基层多填多报的问题,切实助力基层工作人员减负。三是加大数字技能培训。通过常规化、系统化培训,提升基层队伍学数、知数、用数能力。
综上所述,数字政府赋能“百千万工程”难以一蹴而就,尚需以铁杵成针的毅力不断打磨“绣花功夫”,因地制宜化解基层用数难题,扎实为基层治理简政放权、为基层服务提速增效。“百千万工程”蓝图绘就,数字政府建设再攀新高。
通讯员:姚泳诗 贾小茜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