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频道
大环扣小环“迷住”休闲游客 名人在名村“亮出”文化名片
火炬开发区大环小区通过吕文成等名人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线路规划,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档次
发布时间:2022-11-07 来源:中山日报


   大环小区随处可见碉楼。


   村中央的石鼓公园。

“同一座城,为什么好久不见?”火炬区大环小区一家咖啡馆白色外墙上的一句话,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这是村里的年轻人,在自己家旧屋的基础上改成的一家咖啡馆,现在已有好几个年轻人,主动回村创业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10月27日,大环支部委员会第一书记蔡乐介绍说,随着小区环境变好、交通便捷,年轻人乐意回来,并开起了咖啡馆、饮料店、书屋等,进一步丰富了旅游资源,为小区增添了青春活力。

年轻人回村创业注入新活力

秋日的阳光,与静谧的村庄相得益彰,行走在新修好的大环涌边,令人心旷神怡。

咖啡馆位于吕文成文化馆附近,装修简约时尚,门前是整治后的大环涌,周边小桥、流水、屋舍构成一幅韵味十足的水乡风景画。“咖啡馆是这段时间才装修好的,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主人一般是下班后或周末回来开放,既可以当作休闲之处,又是乡村游的配套,为村里的乡村游增添了新元素。”蔡乐说。

去年9月,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党员蔡乐成为火炬开发区大环小区第一书记,开始为期3年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在大环小区驻村1年多的时间里,蔡乐目睹了这里的变化。

大环是著名的侨乡,清朝时已陆续有返乡的富裕华侨为防盗匪侵扰而兴建用于自卫的碉楼。据统计,大环现存30多座碉楼,其中以蓝碉楼、红碉楼、松鹤碉楼最具代表性。此外,大环还是“飞将军”、民国时期中山县县长张惠长和“粵乐宗师”音乐家吕文成的故乡;抗日战争期间,大环曾涌现黎民惠、黎源仔、张鹏光等13位烈士。如何让这些历史名人与先烈的事迹如同碉楼一样,凝聚成为大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大环请来专家做特色精品示范村的规划,量身定制,将小区定位为“文化艺术村”,以“文化内核+碉楼载体+生态基底”的传统村落活化范式提升村庄景观风貌,展现岭南碉楼特色、彰显中山革命记忆。

以名人文化为例,大环已在牌坊附近一处“黄金地”上建成了颇具特色的吕文成纪念馆。如今,这里成了游客“打卡”点。吕文成被誉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广东音乐最卓越的演奏家、作曲家,也是广东曲艺、粤曲的出色演唱家和革新家,有着“中国轻音乐之父”的美誉。其《步步高》作品是中国轻音乐的开山作之一,《平湖秋月》是民乐中的经典。为了打响“名人文化”这张牌,大环不仅在历史文化名人方面做足文章,还将名人文化发扬光大。“我们计划把吕文成纪念馆附近的这幢大楼,用来开办音乐培训学校,做好粤乐的传承和创新,让大环音乐这张牌在乡村振兴中越唱越响亮。”蔡乐说。

规划大小环线形成“山水”环抱

从2021年起,大环启动了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经过一年多来的建设,大环面貌焕然一新。名人故居、碉楼建筑、公园景观交相呼应,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我们前不久,递交了一份规划,未来将形成小环线与大环线两条旅游线路。”蔡乐说,通过两条线路的打造,力争游客来到村里至少可以游上半天时间,而不是打个转就走。

穿村而过的大环涌,经过“治水”后,变清变美了,大环涌“一涌两岸”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吸引了咖啡店等新业态进来。

大环小区党支部书记吕加明介绍,规划中的大环线将把华佗山、东卡公园、华佗庙、小引涌等景点“串”起来,这样大环线、小环线形成一个“闭环”,游客来到大环既可领略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碉楼文化,又可享受生态文化、中医药文化,以及乡土文化和城市休闲文化等,多种文化在小小的大环形成聚合,将成为大湾区一个文化休闲好去处。

记者在华佗山下的东卡公园看到,这里建有停车场、篮球场、步行径等民生设施,旁边还有幼儿园,整个公园设计独特、清幽静谧,是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吕加明介绍,居民们刚开始也是意见不一,甚至有人认为直接卖掉部分土地,更快实现增收。为此,小区干部们逐家逐户走访,让居民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考虑长远发展。最后,东卡公园的规划得以顺利通过。

蔡乐说,为了让居民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小区在规划时,尽量做到留“白”。比如,有些居民的房前屋后有一小块空地,便见缝插针建成“口袋花园”,利于小区居民休闲锻炼,进一步提升居民居住质量。

专家点评

挖掘名人文化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山政协专职常委、历史学博士、教授胡波认为,乡村振兴要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深度挖掘历史、人文、文化遗存、名人、名俗、华侨等资源,通过系统整理、深度挖掘、串珠成链、活化利用、做大做强等,进一步擦亮中山文化品牌。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文化兴城”战略,推动中山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领型城市。大环村是重要的侨乡,名人辈出,民俗丰富。胡波认为,文化的挖掘首先要做好系统整理,调查摸底、文化评估、历史研究等工作。文化的挖掘不能孤立,要注重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深度挖掘。文化挖掘过程中,要注重人与物的结合。比如,碉楼等古建筑,要了解是何时建的、有什么作用,与周边村碉楼有什么不同,要挖掘物背后的人,注重内涵,只有抓住人与物的故事,才能让文化遗存“活”起来, “串珠成链”,活化利用。

胡波认为,名人文化挖掘不能单靠一个村、一个区的力量,需要政府、社会、华侨等多方力量集中起来办大事,才能做大做强。比如,可以将大环村的名人文化挖掘与周边的大岭、沙边,甚至是南朗左步等“一盘棋”统筹规划,将中山沿海沿江一带的历史名人文化整合起来,打造历史名人风情带,串珠成链,这样才能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胡波对大环小区通过做强吕文成等名人文化来推动乡村振兴的做法给予肯定。他建议,吕文成作为一代“粤乐宗师”,除了建纪念馆,办音乐培训学校外,还要进一步挖掘。比如,吕文成在广东、上海、香港等地足迹的整理等,在艺术界的影响力等,吕文成不仅仅是大环村的文化品牌,而是要打造成中山“文化兴城”中的一张文化名片。

记者  谭华健 夏升权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方嘉雯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