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至31日,省政协调研组到中山调研关于加强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及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情况。一天半的时间里,调研组走村看馆,马不停蹄,专家委员们纷纷就中山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等重点议题提出建议。当下,适逢中山浓墨重彩写好“文化兴城”大文章,着力复兴“香山古城”的关键起步期,一场有关用“历史名人+”思维写好“文化兴城”大文章的热烈讨论,迅速在中山文化界展开。
在八百多年的创造、积淀和传承中,中山涌现了一大批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发展中发挥过积极作用、贡献过重要力量的名人名家。与此同时,“人文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尚欠”似已成为文化专家及社会大众的普遍认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此次能否牢牢抓住“文化兴城”的契机,站在深厚且牢固的根基上,对这些精神文明符号进行再创造?
▲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成为中山未来几年文化工作的重点。
■我市目前共有25处名人故居
记者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3处,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66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466处。在不可移动文物中,名人故居共有25处。
其中,安全和修缮占据了整个文物保护传承工作的半壁江山。据了解,目前,中山市文物维修市级财政补助比例已提高到最高50%,每一项目补助的最高限额提高到200万元。近几年,中山先后完成了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陆皓东故居等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还不断加大其他名人故居资源的控制与开放。通过购买、交换、租赁、托管、捐赠等多种方式控制资源,近年无偿获赠程君海故居、杨殷故居、朱卓文故居、孙妙茜旧居等多座近现代名人故居。陆续修缮开放陆皓东故居、陈兴汉故居的十多处名人故居,并定期开展社教活动,弘扬先辈史迹和精神。
要加强历史名人资源对当今现实的观照,除了“看得见”的保护和传承外,更是要抓住文化的根与魂。以孙中山纪念馆为例,该馆不断加强对孙中山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近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共建孙中山研究院(中山)、中山史上规模最大的地方历史文献汇编出版工程——《中山文献》出版及数字化工程,开发孙中山全文数据库及近代香山(中山)名人数据库等,为中山故居的保护和提升提供坚实基础和丰富内涵。
■活化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是重点
除了名人故(旧)居外,历史名人资源的影响力更渗透在城市的广阔空间里。作为中山最大的文化“IP”,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文化设施、景观都备受关注。
近日,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在逛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时感触颇深。她认为,这是一条建筑样貌良好且极具岭南风情的步行街,“可惜业态单一,且不具有中山特色,难以聚集人流。”张建华建议,中山要继续深入挖掘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特色文化,将其融汇浇筑进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当中,把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具有鲜明中山特色的街区,充分提升其文化含量。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未来中山要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浓墨重彩书写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并将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海内外华人华侨精神守望之地。孙中山文化资源是人文湾区重要的“富矿”,是中山文化的闪亮名片。长529米的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自建成以来便凝聚着中山全市人民和几十万海外侨胞的桑梓之情,其间林立的上百栋住宅、食肆、酒店、百货店等一度成为当时中国繁华商业的缩影。因此,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成为中山未来几年文化工作的重点。
日前,中山提出打造“香山古城”项目概念,要把古城复兴作为文化兴城的重中之重,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保质提速,在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项目规划落地,设想将其打造成一张立得住、叫得响、能出彩的城市名片。作为“香山古城”项目核心区的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它独特鲜明、区别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但经过几十年更迭变迁,昔日车水马龙、人群熙攘的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逐渐遗失了曾经的活力。如何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成为时下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课题”。
“做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要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也要做到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省住建厅建筑节能处二级调研员吕永强在到中山调研时表示,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其发展必须做好规划“鱼刺图”,全方位地统筹挖掘利用好其间的名人资源和物质、精神文化遗产,“尤其要结合美丽镇街、乡村振兴等,把各项资源统筹利用起来”。
■名人精神就在寻常百姓家
寻幽访古至三乡镇古鹤村,历史名人资源又呈现出另一种更家常、更具体、更动人的样貌。
如今,古鹤村石板街蜿蜒曲折,将村里多处名人故居、特色景观一一串联起来。风吹草木,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无论有多少仿古之士慕名而来,古鹤村总是弥漫着一股遗世独立的古朴诗意。
古鹤村党总支部书记陈斯能告诉记者,古鹤村世代名人辈出,历史遗存丰富,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刘学询、陈秉心、曾卓轩、张文湛等。他们虽不及孙中山、郑观应等人声名显赫,但在自己的领域均有不凡建树。“他们都秉承了古鹤人乐善好施的优良品格,积极造福桑梓。有两位名人于20世纪80年代成立的基金,至今还惠及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陈斯能说。
这种拼搏有为、博爱崇善的精神,一直萦绕在古鹤人身边,浸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方面,人们与他们的故居为邻,并照护这些旧屋走过风雨;另一方面,人们也在其精神的引领下,不断走向更开放、多元、丰富的新世界。
室内设计师玩狼来自广州,自3年前就开始寻找老房子,“想给自己打造一间工作室,也可以作为朋友相聚的地方”。玩狼走了许多地方,最后被古鹤村的传统风貌所吸引。几经筛选、协商,他租下了伯瑶祠,并初步改造为一间充满艺术气息的书屋,“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承载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我和古鹤人一样,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玩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