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山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全总和省总关于职工教育的工作部署,以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为牵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聚焦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创新实施“五步变革法”,以深化职工教育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新质生产力时代交出一份工会创新实践的答卷。
主要做法
第一步:推动观念变革。立足转“人”先从自身“转”起的思路,强化政治引领。去年9月开设了“智汇新质”工会学堂,构建“一把手”领学、班子集体研学、党员干部每周定期学、企业参观研学的“四位一体”学习体系,目前组织新质生产力专题学习72期,谋划推出多期“灯塔工厂”研学、“数字转型我先行”标杆企业参访研学活动,带动工会党员干部参与讲台交流和轮流讲解,直观感受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并全面了解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进而提升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能力水平。
第二步:推动培训变革。针对全市职工队伍数字化知识现状与需求,邀请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劳模工匠、专家学者与市总工会党员干部组成讲师队伍开展学习培训活动,自主研发职工数字化素养提升系列高质量转型课程,实现自主开发涵盖数字化战略、数字化规划、数字化应用、数字化运维等门类课程,整合其他专业数字化课程超100门,全面覆盖全市5000家规上企业与100多万名职工队伍,实现了良好的管理与技术创新。
第三步:推动能力变革。牢牢把握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长期任务要求,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工会工作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契合点,整合优质资源开办系列“数字化转型工程师”应用人才研修班和数字化技能竞赛,如举办全市首届职工数字化转型应用成果大赛,实现转型项目人才数量“倍增”,吸引近百家企业踊跃报名参与,发掘优秀转型项目60多项,带动数字化转型项目人才培育280多名。
第四步:推动服务变革。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组建“党员骨干+劳模工匠+数字化人才”的技术顾问小组,主动面向有数字化转型紧迫需求的企业推出“劳模助企行”“一企一策”“送课到企”等服务,精准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推动选定科学正确的数字化技术路线,并组建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管理团队。今年以来,精准服务共惠及60多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0余个,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企业积极投入到数字化转型班组、数字化转型车间,乃至数字化转型工厂的申报建设浪潮之中。
第五步:标准与制度变革。联合市人社、工信、政数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探索制定《中山市数字工匠培育与认定规范》团体标准,以“5+2”的模式将“数字工匠”分为认定原则、认定流程、评审组织、参与专家、评分标准5项认定标准和培育目标、培育路径2项类目,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阶梯式的认定培育体系,通过建章立制推动数字化转型稳步前行,共同为企业培养优秀数字化人才。
实施成效
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服务企业300多家,覆盖职工15000人。并得到企业认可,如:广东大雅智能厨电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之路多次遇阻,在参与培训后即决定开展转型行动,迄今初见成效,转型收益增加30万元以上,为此向市总送来“企业转型好伙伴、职工成长好娘家”的锦旗致谢;处在转型初期的中山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专门组织一线管理和技术骨干学习了数字化转型规划课程,在转型战略和方法论上收获了新知。培训后,该企业将原委托第三方实施的RPA项目,改为参与培训的学员承接,项目最终为企业实现年度节约超30000工时,产生效益超60万元。项目成效先后被多家中央、省市媒体、全国总工会公众号宣传报道。
接下来,中山市总工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工作部署,贯彻落实省总工作要求,更好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继续深化“五步变革法”,进一步扩大受惠职工的覆盖面,努力将职工教育工作做优、做活、做出特色,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新时代职工队伍,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