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晋“打卡地”,板芙镇里溪村是“有点料到”在身上的。树上挂着的鲤鱼、“半个月亮爬上来”的路牌,还有村民房前屋后的书法碑刻,无不透射着这座革命老村的多元视角。
里溪是中山的革命老区、是率先成功实施“联产到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地。但受交通、经济等条件制约,里溪村文化产业相对薄弱。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里溪村的“短板”正在逐渐补齐。特别是2021年,中山日报社成为里溪创建市特色精品示范村牵头单位后,形成了板芙镇、里溪村和中山日报社“乡村+媒体”的多元共建模式,三方共同对里溪村资源再挖掘、再利用,初步探索出乡村发展的新模式。
阳春三月,里溪村的花田开始变得五彩缤纷。记者 缪晓剑 摄
党媒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把“故事”讲在“细节”里
【无论美丽宜居村,还是特色精品村,“特色”二字方显价值。】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各项建设已持续多年,第三方设计、施工等机构形成思维定式,基础设施的对象、项目、内容等逐步出现“千篇一律”状况。中山日报社项目团队接手里溪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时,就着意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里溪村本土特色,打造了“里溪十景”,包括鲤跃龙门、开村古井、屋仔树、双樟园、饮水思源、里溪古道、竹径通幽、荷塘月色、许愿古树、悠然见南山等。
里溪村新建的民心公园。记者 缪晓剑 摄
“每处景点背后都力求体现本土文化。”在中山书画院院长、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总监、里溪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专员廖学军看来,里溪村本土文化可分为鲤鱼文化、月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四大类,例如里溪革命先行者蔡吉、蔡祥之故居故园的水井,将其打造成饱含红色基因的“饮水思源”景点,又如位于狮子桥头的“鲤跃龙门”景点,也是根据村名“里溪(原名鲤溪)”而来,甚至为突出里溪的鲤鱼文化,村里在大榕树上还挂了鸟笼和鲤鱼,象征“鲤跃龙门”之意(“笼”与“龙”同音)。为让更多村民了解本村历史文化,报社项目团队还在同个地点用铺设石板路的方式“还原”了里溪开村古道。
民心公园里的景致。记者 缪晓剑 摄
廖学军认为,把这些有机融合了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风情的文旅景点串珠成链,正是里溪村不断深挖改革精神、积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的生动实践。
多方联手打造 中山市中小学“五育”实践实验基地
【今年1月13日,“中山市中小学‘五育’综合实践基地”在板芙正式揭牌,这是由板芙镇、里溪村、中山日报社三方共同筹建运营,为中小学生提供综合实践、自我教育、自我展示的阵地和平台。】
里溪村田园美景。
首期开放的“五育”基地是集生产劳动技能教育基地、生产生活技能教育基地,并联动里溪的粮食展览馆、红色文化展厅、红色书屋等自然及人文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设置有涵盖红色文化、劳作实践、传统美食、陶艺制作等主题的教育课程,日均接待300人次。
中山日报小记者参观红色里溪。记者 文波 摄
2月26日,“五育”基地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中山日报小记者,小记者们认真聆听革命故事,感受香山书房书香味,并体验到田间拔草、施肥的劳动之乐,在游中学、学中研,培育爱国情感,传承红色基因。板芙镇里溪村党总支副书记古翠焕表示,“五育”基地是在板芙镇党员教育基地、粮食展览馆、里溪香山书房(综合服务中心)、环山风光径、里溪古道、石板街、农业实践基地、科普生态园、村域微改造等文化旅游项目高质量完成的基础上建设的,学生们能在这里充分学习,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小记者亲子家庭参加农耕劳动。记者 文波 摄
同时,“五育”基地的揭牌使用,也标志着正在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的里溪从基础设施“补强”进入乡村建设与乡村运营并举的新阶段。
小记者们参观里溪小卖部。记者 文波 摄
“五育”基地项目运营负责人罗展新告诉记者,以里溪村中深厚的红色资源为依托,“五育”基地将陆续与市内中小学开展“共育”合作,后续也会跟一些中学展开合作事宜,还将增加住宿餐饮配套功能,融入更多劳动教育、自然科普、安全教育、非遗传承、素质拓展等领域课程,从而打造出多元化乡村旅游和教育项目,带动村民创业就业。
探索“反承包”模式,共建共享乡村振兴大格局
【“建设”和可持续“运营”,是处理好全市工农商关系、城乡二元关系、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并进的关键招。】
被农田包围的里溪书屋环境优美,建筑风格别具一格。记者 缪晓剑 摄
除了“乡村+媒体”的营运模式,板芙镇还统筹支持镇属国资企业与里溪村、金钟村、广福村等牵手合作,成立中山市板芙乡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统筹运营各类乡村振兴资源,并与里溪村开展“反承包”实践,把宜于文旅产业、农旅融合产业的相关资源纳入板芙文旅“总盘子”。
里溪村月角书馆与华帝庙。记者 缪晓剑 摄
据记者了解,通过“反承包”农业用地的平均租金价格为每亩每年约2400元,比此前每亩每年约2000元的平均水平增加约20%,有效增加相应村民小组的收入;同时,“反承包”农业用地通过集约化、科学化的使用及开发,收益也高于农户碎片化种植。特别是,环山风光径在2022年12月底投入使用后,沿线的边角农业用地,平均租金价格从每亩每年约600—800元,增加至每亩每年约1500元。截至2023年1月底,里溪村完成“反承包”地段较好、宜于商业开发的空置民房20处,农业用地3处合计210亩,所有的项目都持续稳步推进。
村民们的手工文旅物品亮相“里溪风情集市”。记者 文智诚 摄
为了打开里溪经济发展新局面,该村还引入第三方社会企业——联合枝豆公司,在去年底打造“里溪风情集市”双创平台,在村内文旅小环线布景设摊,涵盖灯谜竞猜、钓鱼游玩、儿童创意DIY、街头小吃、宠物展等众多特色摊位,吸引了无数市民前来游玩。据统计,整个“里溪风情集市”期间,平均每天约2000人次到里溪游玩,真正实现了乡村共建共享共富。
市民在里溪村体验放风筝。记者 文智诚 摄
“乡村振兴工作中,美丽乡村建设只是一个基础性工作,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美丽乡村这个平台上找到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才是永远的主题。”市委农办主任陈柳斌表示,对中山乡村而言,乡村振兴成果最重要就是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乡村服务水平、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步提升。里溪是当年改革开放敢闯敢试的先行者,在新时期又焕发出新的活力,短短两年,取得很多建设成就,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更难得的是同步创新建立了镇属国资带领村集体,通过村集体带领村民、积极引入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发展的新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更可靠的机制。
【统筹】吴森林
记者 谭桂华 陈雪琴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