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阜沙镇卫民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工改”项目终于落地,举行了动工仪式。这个项目占地16亩,将建成两栋高标准厂房,引入智能家居家电制造产业,提升村集体经济基础。据悉,这是阜沙镇今年以来动工建设的第7个“工改”项目,彰显“没条件创造条件,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特色。
■个案:创造条件解决难题
卫民村紧挨广珠西线高速,区位优势明显,不过,由于产业不发达,缺乏集体物业,该村长期“囊中羞涩”。如何改变窘境,是镇村两级党委时常思考的问题。
2023年,通过“工改”壮大集体收入的想法提上了村“两委”议事日程。卫民村集体虽然有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土地无法抵押,改造初期所需资金缺口较大,难以通过传统信贷方式落实“工改”计划。
“大量走访调研后,我们得知阜沙镇有不少企业增资扩产需要新厂房。于是我们跟企业谈合作,由他们提供改造初期资金支持,再把物业交由银行抵押放贷,获取建设所需资金。”卫民村干部冼碧涛说,“实践证明,这一模式行得通。”资金难题破解后,土地性质上不符合新建工业产厂房的难题接踵而至。很快,阜沙镇“工改”专班成员进驻卫民村。阜沙镇“工改”专班积极对接市“工改”办、市自然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和项目方,理难题、找思路,通过近一年的努力,项目终于落地。
■创新:两个方面谋求突破
“工改”是破解土地瓶颈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招。阜沙镇主动接招,强力推进“工改”,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今年,阜沙镇制定的目标是:完成拆除整理400亩,力争500亩。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拆除整理133亩,规划建设厂房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在动工建设的7个项目中,阜东村工业配套宿舍项目已完成主体建筑封顶,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阜沙村“工改”项目预计将于年内建成投产;上南村“工改”项目的返建宿舍楼已封顶、返建工业厂房已完成第九层建设,返还“多宗归一”业主的物业已完成第五层建设。
7个“工改”项目动工建设,阜沙镇是如何做到的?该镇“工改”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主要在两个方面谋求突破:一是让改造模式“活”起来——支持各村根据自身实际,探索适合各村的“工改”模式。譬如,牛角村“工改”项目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无法将集体用地转为国有用地开发,村里和镇“工改”专班想方设法,因地制宜敲定“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的改造模式,突破困局。二是让社会资金“聚”起来——鼓励各村利用专项债改造镇属物业,采取镇属企业与村集体、国有与私人地块合作改造模式,利用专项债做好土地整备开发。
■留优:站位企业思考腾挪
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腾空间,是阜沙镇实施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目标之一。但村镇低效工业园是老旧园区,企业却并不都是落后产能,如何在完成“工改”的同时,避免本土优质企业流失?“毫无疑问,企业腾挪是个大工程,哪些企业需要腾挪,哪些企业需要淘汰,考验的是我们工作的细致与耐心。”阜沙镇“工改”专班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透露,阜沙镇主要在两个方面下了功夫,确保了没有一家优质企业流失。一方面,细致入微做好腾挪园认定工作。今年第一季度,该镇完成了中山康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G产业孵化园等3个腾挪园的认定工作,新增腾挪园面积约26万平方米,全镇腾挪面积合计约91万平方米。另一方面,成立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阜沙镇积极对接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站位企业角度思考问题,满足腾挪企业不停产的刚需。
记者 卢兴江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