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风光 添绿添美添文明
​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发展“生态+”模式,文明建设与文旅发展相得益彰
发布时间:2024-05-08 来源:中山日报


   村民在自己的院子里喂鱼。记者 黄艺杰 摄

今年“五一”假期,青翠环绕、莺啼鸟鸣的五桂山街道桂南村,成为不少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山好水好,空气清新,我最喜欢来这里。”“五一”期间到访桂南村的游客廖悦说。

桂南村是中山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也是广东省文明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桂南村得以具象化。近年来,桂南村依托独特的生态禀赋,在绿美乡村建设中发展“生态+”模式,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徜徉在桂南村中,时时见绿,处处见景,文明建设与文旅发展相得益彰。

■“添绿”不停歇

年内计划种植苗木1000株

提起五桂山,大家都会不自觉地想到“湾区绿谷”。“绿”是五桂山最美、最坚实的底色。桂南村位于五桂山主峰之南,绿化覆盖率占比80%以上,是“八分山水一分城一分村”的生态保护区。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让桂南村成为了众多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常去桂南村的游客稍细心些就会发现,马溪、旗溪步道旁悄悄“上新”了数百株铁冬青、紫薇和宫粉紫荆树苗,更加绿意盎然。为何森林覆盖率超80%还要不断“添绿”?桂南村党总支委员张嘉雯表示,“文明建设永远都在路上,我们希望桂南的环境更美更好。”

围绕“绿美桂南、处处皆景”的总设想,桂南村制定了乡村绿化示意图,精准打造提升样板点,重点打造溪边慢行道和马溪生态步径两条绿化特色示范带,持续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攻坚行动和“四小园”建设、农房管控工作,加快清拆乱搭乱建和“三线”治理,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处理。自2023年以来,桂南村共实施拆除乱搭违建约1200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的垃圾杂物约120吨,建设“四小园”7个。

在“添绿”上,桂南村还走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路径。“我们希望2024年种植苗木达到1000株。”张嘉雯说,今年以来,桂南村已开展各种形式的植树活动7场,种下铁冬青、桂花、宫粉紫荆等苗木570棵,这些苗木大多都来自桂南辖区企业爱心认捐认种。

她还透露,除了联合“双联双助”单位、结对帮扶企业等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桂南村还借助平常的网格走访,让植树活动得到了众多村民的支持与响应,大家纷纷扮靓自家门前的闲置区域,见缝插绿。同时,桂南村通过网格包干,将每一株苗木细分给村小组、党员和群众等管养。

■农文旅深度融合

擦亮桂南“生态村落”招牌

张嘉雯介绍,桂南村的绿美乡村建设重点是在自然生态资源上“提质”,在发动各方力量间“添绿”,从而深化融合“特色文旅+自然生态教育+绿美生态”的模式,让“绿美”更贴合桂南村。

毛永雄是桂南村村民。2023年,他和爱人回乡翻新了自家空置已久的老房子,开了一家轻餐饮门店。“这些年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了,环境越来越美,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觉得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在家门口创业。”毛永雄笑称,这是一条“绿美致富路”。如今,他和太太常在村里开展各类研学和户外体验活动,广受游客喜爱。

毛永雄发现,村里发展起来后,大家的聊天话题逐渐转向了“致富经”。“大家聚在一起都是讨论如何运营,游客多起来能做些什么新花样等等。”在毛永雄看来,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和推进,带给桂南的不仅仅是眼前环境面貌的改变,更是文化内涵的植入、文明素质的涵养。“这些让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文化、新的知识,提升了我们的生活水平。经济富足起来,大家就更为关注精神的汲取,自然而然文明素质就提升了。”毛永雄说。

除了本村人被吸引回来,桂南村凭借秀丽的生态风光,还吸引了50余名“新农人”定居创业。张嘉雯介绍,桂南村通过桂南文旅公司统筹全村自然资源,着重发展观光休闲、生态康养、研学体验等领域,并搭建旗溪创谷平台,扶持生态农业、研学产业发展,目前已接洽27家企业入驻,打造了一众特色民宿、农旅体验观光品牌。“借助优良文旅发展大环境,我们鼓励个体项目主动改造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大力实施美化、绿化行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持续擦亮桂南‘生态村落’招牌。”张嘉雯表示。

农文旅融合发展,交通是一大“拦路虎”。“桂南村平常周末日人流量在一两千人次,‘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日人流量达到七八千人次。”张嘉雯表示,停车问题是困扰他们村很多年的“老大难”。去年,他们借助特色精品村工程项目打造了旗溪、马溪两大停车场,提供近400个停车位,还安装了不少充电桩,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改善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这条“网红村”,正在发展中越来越文明。

记者 江慎诺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