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宗祠重光庆典。记者 易承乐 摄
1月20日,五桂山街道龙石汛地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醒狮助兴,1000多名李氏族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共同庆祝李氏宗祠重光庆典。
“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祠堂不仅记录着当地的荣耀和家风家训,更是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李氏宗祠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扩建为两进三间。祠堂坐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面阔10米,进深21.1米。久沐风雨,几经沧桑,祠堂出现了屋脊瓦面破损、排水欠通、门面失华等情况。
“近几年,老百姓对古建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陆续有村民来村里建议要好好修复和维护祠堂,最大限度保存它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留住乡愁。”龙石村党委委员陈凤颜说。
为有效保护祠堂建筑安全,留住乡愁与家族印记,五桂山街道将汛地历史建筑修缮工程纳入乡村振兴工程项目库。在五桂山街道党工委、龙石村石鼓股联社的支持下,投入400万元积极推进李氏宗祠修缮及周边人居环境整治。
五桂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秉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2023年7月施工单位进场,重新翻盖李氏祠堂屋面、添补青瓦、加固补强木构件、更换腐烂木椽条等,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历史信息,让这座百年建筑再现昔日光彩,让传统文化在保护中持续增添发展动力。截至2023年12月底,李氏宗祠修缮工程已顺利竣工。
“这个祠堂到现在有170余年历史了,承载了我们儿时的回忆,小时候和家里人经常来这里,尤其逢年过节,这里也是传承我们客家文化的场所。”95后汛地村民李健文说:“现在看到它被修复一新,我们都很高兴也很感动。我能感受到强烈的家族凝聚力,村民更加团结友爱,大家一起想把村子建设得更加美好。”
95岁高龄的李华英与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叔公”一起参加了揭牌仪式,并为李氏宗祠开门。仪式后,他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大锣鼓前,与村里的后生一起敲锣打鼓,他说这是他表达内心激动之情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如果不是我现在老腰不好,我还能舞狮呢!”华英叔大声地说。
五桂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危险琼表示:“李氏宗祠修缮工程的完工,标志着我们拥有了一个更加优美庄重的活动场所,也为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家族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要充分发挥李氏宗祠的文化功能,加强文化建设,弘扬客家人的优良传统。”
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宋欣妮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