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南区街道城南社区首个“微工坊”正式揭牌成立。截至11月7日,已有200多名居民在家门口通过简单的来料加工实现了增收,缓解了生活燃眉之急。据介绍,这是南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联动中山市住房保障事务中心等探索建立的“党建引领+政企协同+就业赋能”服务居民的新阵地。
足不出小区实现就业增收
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祈安苑小区的城南社区“微工坊”,不到100平方米的小房子五脏俱全。小区的楼栋长、志愿者骨干们正在协助分发、登记原材料给街坊们。街坊们取得原材料后,简单地学习安装步骤,便可回家工作。这些加工产品有五金部件、餐饮用品以及简单的手工艺品等。志愿者表示,每天约有100名街坊来到这里拿货交货,由于时间自由、结算方便,深受街坊们的欢迎。
今年18岁的居民小青(化名)患有精神残疾,高中毕业后,多次求职屡屡受挫。由于小青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单亲母亲一人打两份工为他治病,感到十分吃力。城南社区“微工坊”开业的消息在业主群传来后,他们一家找到了希望。“如今小青每天早上9点准时过来取货,每天赚几十块贴补家用,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志愿者黄阿姨如是说。
无独有偶,居民梁女士因身体残疾无法外出就业。城南社区通过走访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联动街道的职能部门为她和孩子提供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法律咨询等服务,联合社区驻点团队对其一家开展精准帮扶。如今,梁女士成为“微工坊”一名志愿者,帮助通知居民、查验货物和开展加工培训。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南区街道城南社区党委委员刘炳强告诉记者,祈安苑小区是市属保障房小区,许多街坊群众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困难。自中山市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入镇下村”提质行动实施以来,南区街道联合结对共建单位中山市住房保障事务中心、祈安苑临时党支部、楼栋长志愿服务队等多元力量,通过上门走访、摸排信息、倾听需求、征集建议等方式,了解到不少退休长者、待业宝妈或家庭成员中有重病或残疾人等,因身体状况或家庭因素限制,不能外出就业,但普遍有就业增收的愿望。“微工坊”成立后,相关部门通过链接资源,助力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党建引领多方合力解民忧
“‘微工坊’作为社区基层治理的一项创新实践,通过市、街道、社区、企业和居民的齐心协力,促成这个好项目。”南区街道城南社区党委书记简小莉动情回忆说,南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十分重视,联合中山市住房保障事务中心、祈安苑小区物业、“微工坊”运营服务团多次走访考察小区楼栋,物色了这一场地,免费给居民使用。党员志愿者将房屋墙壁粉刷翻新,进一步完善了水电、消防等基础设施。
在运营队伍建设上,城南社区党委激活了“熟人治理”优势和动能,在祈安苑“楼栋长”工作机制经验基础上,激发楼栋长骨干和居民志愿者自行组建“微工坊”运营服务团队,如今已经募集了20多名志愿者。大家分工明确、业务熟练,且服务意识很强。
此外,还有2家爱心企业为“微工坊”捐赠桌椅、风扇,解决了阵地物资短缺的实际问题。南区街道还拉动了3家热心供货商为“微工坊”提供简单的来料加工,并对运营团队负责指导培训,确保就业群体快速入门、简单上手。遇到行动不便、不能亲自拿货的居民,志愿服务队还会上门送货收货。另外,“微工坊”还制定了薪酬标准,保障居民切身利益最大化。
记者 徐钧钻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