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揭秘”垃圾分类!市民组团参观中山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
发布时间:2023-09-19 来源:中山+

“垃圾真的会分类进行处理吗?”9月17日,“垃圾分类·全民监督‘零’距离”2023年中山垃圾分类社会监督直播活动第二期,市城管和执法局邀请了由30位市民组成的观察团,来到位于神湾镇的中山市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以下简称“南部基地”),近距离了解垃圾分类及处理全链条。活动还在中山网进行同步直播,吸引不少市民在线参与。

由30名市民组成的观察团,来到位于神湾镇的中山市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洪喜鹏 摄

去年的社会监督直播活动已经来过南部基地,为何今年再次选择了这里?市城管和执法局垃圾分类管理科副科长陈达鹏说,针对此前的社会监督活动中,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到的“宣传力度不够”问题,这次专门组织了市民观察团,让大家直观了解垃圾分类投放后的处理全链条,进一步明白垃圾前端分类的重要意义。

活动当日,市民观察团先后参观了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从厨余垃圾收运车如何收集厨余垃圾开始,了解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在粤丰环保教育基地展厅,市民自由参观研学。洪喜鹏 摄

“有的人会提出疑问,就算市民分类投放垃圾,也不知道后续环节是不是真的会分类去处理。”市民麦先生说,参观后,改变了他以往对垃圾分类“先分后混”的印象,发现垃圾不仅进行分类处理,且处理方式科学合理。

目前,中山有中心、南部、北部三大组团垃圾处理基地,全市焚烧处理目前能力达到7710吨/日,有机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004吨/日。其中南部基地,占地约1264亩,设有垃圾焚烧发电厂,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渗滤液处理厂、卫生填埋场等。其中,每天约1000吨的厨余垃圾、粪污及动物固废会先运输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进行处理。


市民近距离了解垃圾处理工艺。洪喜鹏 摄

“以前对垃圾处理印象都是焚烧、填埋处理,没想到现在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科学处理方式。”市民杨女士表示,让她印象最深刻的环节是资源再生,垃圾焚烧之后产生的热能、蒸汽可以继续用于其他地方,“垃圾也可以变成一种资源”。

“回家后,我要在家里放两个不同的箱子装垃圾了,不仅方便环卫工人收集,也能力所能及地支持资源再利用。”杨女士说。

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贮坑,初一学生徐楚茵透过玻璃看到,厂内垃圾堆积成山,巨大的“铁爪”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进行垃圾抓运工作。徐楚茵表示,今后除了要继续做好垃圾分类,也会注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垃圾产生量,爱护环境。



家长和孩子通过粤丰环保教育基地的设备,了解中山三大组团垃圾处理基地分布。洪喜鹏 摄

据悉,南部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采用有机固废综合协同处理的“生态环境园”模式,以及国际领先的LHP超高压分离技术、LCJ厌氧发酵技术等核心技术,将有机垃圾转化为清洁电能、沼气、生物柴油等清洁能源和绿色有机肥原料等资源化产品,同时打造处理厨余垃圾等有机垃圾的花园式工厂,有效保障全市环境、食品安全,且碳减排效益显著,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此外,垃圾焚烧炉车间焚烧垃圾后约剩20%的炉渣,经过除铁机除铁,这些炉渣可运送到炉渣综合利用厂制作环保砖。

记者 黄靖怡 通讯员 孙乐言

◆编辑:龙慧◆二审:苏鹏蕴◆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