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堂知识落到实处!中山首支“粤港澳”青少年法治志愿服务队正式“上岗”
发布时间:2024-10-09 来源:中山+

“这次的志愿服务跟以往大不相同,专业性很强,能够学习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收获非常大!”10月8日晚,结束一天的志愿服务后,“粤港澳”青少年法治志愿服务队成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2023级学生余悦兴奋地说。这是自9月27日成立以来,中山首支“粤港澳”青少年法治志愿服务队开展的首场实践活动,包括余悦在内的3位大学生率先“上岗”,深度体验了中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

174名志愿者轮流“上岗”提供导诉服务

早上8时30分,换上崭新的志愿服务马甲,余悦与同学们走向不同的岗位,开启各自的志愿服务。

据了解,“粤港澳”青少年法治志愿服务队的组建,是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首次与中山院校合作开展的法律人才培育项目,旨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进一步丰富“香山法雨”粤港澳司法文化交流融合品牌,为三地青少年提供法治学习实践平台。

上岗前,志愿者熟读相关指引文件。通讯员供图

目前,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已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以下简称“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山职院”)等本土院校签订共建协议,共有174名学生加入。其中,中山学院共160人,均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以下简称“法律系”)学生。据该系辅导员罗景文透露,自服务队启动报名以来,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都十分高,报名人数远超招收计划。

根据安排,志愿者们会在专业法官的指导下,开展诉前导诉服务。“比如当事人来立案,志愿者们经过初步沟通,可以提前判断案件的类型,告知当事人应前往哪个窗口,同时指引当事人提前准备诉讼材料,甚至协助调解员一起对案件进行诉前调解。”市第一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诉讼服务中心共设置了三个岗位,工作日期间,每天都会有3名志愿者前来“上岗”。

在岗位上将课堂知识落到实处

在当天的志愿服务中,余悦第一次深度参与与协助立案有关的工作,虽然服务时长只有一天,她仍然感觉收获颇丰,比如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案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志愿者为来访的市民群众提供服务。通讯员供图

余悦表示,此前学校、学院也经常联合法院或其他公益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但这次的志愿服务直接涉及法律实务,要求志愿者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平时的社区服务或文化活动更具专业性和技术含量。更为可贵的是,大家能够在志愿服务中接触更多真实的案件,与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一同工作,获取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因此,她和同学们都非常珍惜这次的“上岗”机会,不同岗位的同学还会利用午休时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首批志愿者之一、香港学生代表汤晓玲也十分期待接下来的志愿服务。因家庭缘故,汤晓玲从小就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内地之间,所以对两地的法律制度比较熟悉,她也特别喜欢学习与对比二者之间的异同。了解到志愿队可以深度参与内地法治实践,她便第一时间报了名。

志愿者为来访的市民群众提供服务。通讯员供图

罗景文表示,此次与法院共建“粤港澳”青少年法治志愿服务队,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未来希望能够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职能部门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打造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会法治现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市第一人民法院也将与更多院校深化结对共建关系,不断扩大志愿队伍规模,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更多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法律人才。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