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利用结肠镜,成功为一名年过六旬的患者行盲肠侧向发育肿物粘膜下剥离术,避免了病灶进展甚至可能癌变的风险。
该患者因肠道不适到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考虑到老人处于肠癌高发年龄段,且以往未做过肠镜检查,消化内科门诊建议患者做肠镜检查。检查发现,患者盲肠部位长着直径达3厘米的侧向发育肿物。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结直肠癌均为息肉演变而来,且息肉越大癌变概率越高,不过直径小于1cm通常不会癌变。患者的肠道息肉已经比较大,如不能发现并切除任其长时间生长便有可能出现癌变风险。”郑焕城医师说。
经过患者及家属的同意,消化内科医疗团队用结肠镜微创手术为患者切除肿物。由于肿物较大,为了能够完整切除,采用黏膜下剥离术。
因肿物位于盲肠部位,肠壁薄,镜子操作自由度差,术中穿孔风险高,导致手术难度加大。历时1小时,医疗团队最终将肿物完整切除,创面肌层无损伤,术中无出血,切除肿物术后经病理诊断为良性息肉。患者住院5天后已顺利出院。
今年以来,消化内科医疗团队已利用内镜微创手术,成功为数十名患者切除了肠道较大肿物,其中早癌近10例。
医生提醒
“由于小的结肠息肉很少引起不适症状,也不会引起出血和梗阻症状,往往需经肠镜检查发现,多数患者都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
降低患结肠癌风险除生活习惯等因素外,关键在于肠息肉的“早发现、早治疗”,建议从40岁起做肠镜筛查,如有家族史,应适当提早筛查。
如果出现反复腹泻、大便性状改变、便血等症状,应到专科就诊,必要时行肠镜检查,避免病情加重。
知多D
什么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和直肠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也就是说,但凡是从黏膜表面凸向肠腔内的小肉肉,在未明确病理性质之前,都可以叫做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
这些人群易出现结肠息肉
1.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2.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及油炸、腌制食品;
3.年龄大于50岁的人群;
4.肠道大便刺激,炎性因素引起,如经常腹泻、大便不规律、大便干燥引起肠道炎性息肉;
5.肿瘤因素,如绒毛管状腺瘤等;
6.长时间久坐,也会增加患肠息肉的风险。
预防结肠息肉,要这样做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吸烟和酗酒对肠道的刺激。
定期进行肠道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积极治疗慢性肠道疾病,防止长期炎症刺激导致息肉的生成。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