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火炬开发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体验中医理疗。
▲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中智药业的中药生产线。
医保中医支付方式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同一疾病中医治疗费用比西医降低31%,个人负担降低25%;“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全面建成;中西医协同发展模式走在全省前列;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一系列亮眼成绩背后,是中山力推中医药改革,出真招,见实效,全面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切实把中医药产业发展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经全市上下多年奋斗,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硕果累累,中山在中医药振兴发展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中医药事业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2022年全市人均中医门诊人次
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在中山这片土地上,崇尚中医药蔚然成风。近5年,全市中医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11%。2022年全市人均中医门诊人次达1.25,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中山市近五年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建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的四级体系,床位、医师等核心资源年均增长超11%,截至2023年10月,全市有中医医疗机构216个、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2204人。全市有三甲中医医院2家,累计建成中医类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24个,市中医院国考位居全国同类医院第71名,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近5年,中山中医机构数、床位数、医师数年均增长超过11%,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中医科、中药房、治未病中心100%覆盖,基层“中医馆”100%覆盖。此外,中山创新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模式,以中风病、胸痹、骨痿等慢性病病种为重点,整合多方资源,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打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和居民“四位一体”的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促进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健康管理。
群众“家门口”享受平价的中医药服务
“村里的中老年人经常到社区做针灸,价格便宜且方便,从家里步行过来只要十分钟。”家住中山港社区的梁阿姨说,现在社区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很全面,基本上在大医院能做的中医治疗在这里也都能做。记者了解到,中山在全省较早建成了市-区域-镇-村(社区)四级中医服务体系,全市东西南北四大片区设立区域中医医院,“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全面建成,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近年来,我市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立“中医馆”,100%能开展8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100%能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率先建立起市、区域、镇、村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和中医康复服务网络,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群众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名中医的诊疗服务。
中山围绕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提质和均衡布局,发挥龙头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名医下基层”“医联体”“专科联盟”“特色人才培训”等多方式结合,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不断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全市网格化布局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2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阁,在群众“家门口”就能提供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价格平廉中医药服务。
中山人民群众对中医药认同度高、需求量大,如何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我市牢牢抓住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政策机遇,全面推进中医馆再提升和中医阁建设工程,高起点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基层中医馆和中医阁,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中山推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打通网络堵点,大力度开展紧密型中医医联体建设,以2家三甲中医医院为引领和支撑,组建一批紧密型中医医联体,推动更多名中医和中医专家下沉到基层,让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在各层级和城乡之间流动起来,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健康守护。
全力打造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
人才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市社区卫生机构、镇街医院及市属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火炬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通过招聘引进,多渠道开展人才聘用工作,至今,该中心共有硕士研究生22人,其中医学类专业技术人才11人;黄圃人民医院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院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39人,占全院执业医师数的17.5%,远高于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师占全院执业医师占比不低于6%”的要求;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选派多名本院医务人员到香港学习,提升中医药技能水平,逐步壮大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
市中医院作为我市中医药发展“领头羊”,该院引育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硕果累累。多年来,医院培养的住培学员在历年的结业统考中,合格率均达100%,位居全省第一。该院建立多层次的名老中医师承体系,打造“国字号”名老中医工作室,引进国医大师及学术流派名医及其团队,推动国医大师在中山收徒传艺,培育一批中山本地高水平优秀临床人才。
作为我市规模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市人民医院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专业培训、鼓励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中医药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大力推进中医医技药护队伍建设,通过跟、修、建打造一支优秀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到2025年,我们将引进国医大师1名或省名中医教授团队1-2名,建设名中医工作室3个,引入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博士3-5名,培养“西学中”人才150人以上。”市人民医院院长李斌飞说。
虽然各医疗单位大力引进、培养中医人才,但是去年全市中医类别医师缺口仍达600人以上,基层中医师缺口尤为明显,迫切需要出台鼓励医疗机构招聘中医类别医师的政策举措。记者了解到,中山将高层次培育中医药人才队伍,优化各类中医药人才配备,实施登峰计划、精英计划、强基人才计划、人员“倍增工程”;推进校地合作共建中医药人才高地,打造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中山市杏林学院,全力打造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
积极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合作模式
中山市力推大湾区中医药交流合作,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等高规格会议,大力推进中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中医药产业合作,与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中医药科研转化,深化粤港澳合作,目前与港澳合作已实现有机构有平台。
中智药业集团作为我市医药产业的知名品牌,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深入,该集团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多家高校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高校均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升级,还与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研究机构及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完成了中药破壁饮片、中成药等产品的毒理学、药理学、质量标准、临床试验等研究。
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全省首家粤港澳合作共建医院、“港澳药械通”首批5家指定医疗机构之一。在“港澳药械通”政策支持下,该院率先申请肿瘤方面的“港药、港械”备案,该院肿瘤MDT中心以多学科会诊的方式,与香港及全国顶尖学术权威接轨,开展肿瘤MDT诊疗,为患者量身定做综合诊疗方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的多学科诊疗中心,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等同国际级的医疗服务。
中山将进一步发挥沉香、沙溪凉茶等本土资源优势,擦亮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金字招牌”,打造国家级中医药文化体验品牌;推动中山温泉资源、美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合,打造融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于一体的精品康养平台,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城市;依托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这个平台,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加快中山市中医药“出海”步伐,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山将全力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严格对照国家示范试点要求,走出一条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形成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中山模式”,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省、全国示范样本,推动岭南中医药国内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记者 周映夏 王云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