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个世界卒中日刚刚过去,从2016年起,我国脑血管病跃居疾病死因构成的首位,脑血管病已成为成人致残及过早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如何预防脑卒中?哪些人群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我市在脑卒中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日前,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相关专家。
脑中风已悄悄来到年轻人身边
据市疾控部门统计报告,我市心脑血管病形势同样严峻,是近年来居民的主要根本死因,其中2020年占全部根本死因的40.49%。在2020年国家慢病系统监测本市户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9364例,我市监测医院登记有7370例,其中脑卒中6150例(占83.45%),是本市慢病防控的主要靶标之一。
“以往提起脑卒中(中风),通常被认为是‘老年病’,然而近年来中国脑卒中发病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趋势。”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卢奎介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年龄构成中,40-64岁占比超过66.6%,我国卒中总体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市人民医院接诊的最年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仅12岁。脑中风已经悄悄来到了年轻人的身边,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筛查和控制年轻人的卒中问题刻不容缓。
卢奎指出,年轻人发生卒中的原因与老年人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传统危险因素年轻化,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如经常 “海吃海喝”、葛优躺(不爱运动)、肥胖、吸烟、酗酒等;二是本身年轻人相对多见的危险因素:生活压力大、偏头疼、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心源性脑梗塞、遗传性脑血管病。
32岁从不体检的男子患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
市人民医院近日接诊了这样一个脑卒中病例:32岁的小黎,是一名办公室职员,近日因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偏瘫入住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后检查偏瘫明显,康复难度较大,而且他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目前仍在积极治疗和康复中。
医生询问了解到,小黎把每年度的单位体检单放在抽屉收藏,从不去体检,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很好,导致卒中的风险因素未及时发现及控制。此外,发生卒中后,他出现言语不清及肢体乏力,小黎以为是感冒,不以为然,后来症状逐渐加重,才去医院,但已错过最有效处理方法“溶栓或取栓手术”的黄金治疗时间窗,导致治疗周期长,效果不尽如人意。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卢奎表示,脑卒中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推动区域卒中早诊早防早治
据介绍,近三年来,国家卫健委重大公卫项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在我市持续实施,项目主要针对脑卒中(中风)相关危险因素指标进行筛查;初筛完成后,由专业的脑血管病医师对筛查人群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并分层次开展健康教育、随访和干预指导危险因素控制和急救措施。
截至目前,古镇、小榄、横栏、南头和黄圃镇的15个村居(或社区)共计8670人参与了该项目,筛查出中危人群2148人、高危人群1830人。近三年来,市人民医院作为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在医院内住院人群中完成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5097例,并纳入高危人群管理,由脑心健康管理师实施一对一跟踪随访和指导。
卢奎表示,以开展项目为契机,我市推动区域卒中早诊、早防和早治,大大促进了本市居民提高卒中防治意识的健康素养。我市目前已有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2家,卒中防治中心培育单位4家,10家医院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审核纳入“中国卒中急救地图”。我市已建立脑心健康管理师队伍,对未病和患病人群分层次开展健康管理和随访工作。
患者恢复期应做好居家护理
国家卫健委脑心健康管理师、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徐雪影表示,脑卒中患者的居家饮食主要以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糖为原则,喂食时,患者能坐起尽量坐起饮食,将少量食物从健康侧口角放入,缓慢喂食。卧床期间,应保持患者大便通畅,按时按摩腹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中风后遗症患者坐起或离床活动时应有他人保护,避免摔伤、跌伤等意外发生。此外,还要防止肌肉萎缩、颓废和营养不良等各种并发症产生。”徐雪影指出表示,患者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与正常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采取心理咨询方法,对患者顺利通过恢复期非常有效。通过正确疏导,保持积极态度,使病情正向发展。康复者可选择自己能适应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瑜伽、形体操、太极拳、卧床锻炼等。
记者 周映夏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