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心肌梗死例数
近段时间持续高温天气,记者从市内各大医院了解到,急性心梗患者比去年同期有增多趋势。在夏季如何预防心梗?我市心梗救治质量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心内科专家。
近期已接诊近70例急性心梗患者
患者张某某,91岁,因为突发胸痛3小时,于7月13日21点56分就诊于板芙医院,22点心电图提示胸前导联ST段抬高,考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板芙医院立即将患者心电图上传至中山市胸痛中心微信平台。经过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缪医生会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马上建议患者上转,同时通知市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患者于22点50分到达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3点10分患者送至手术室,23点56分开通血管,血流恢复。患者从进门到球囊扩张,时间仅用了66分钟,手术时间为46分钟;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7天,已康复出院。
近期天气炎热,据中山市胸痛中心数据显示,较去年同期相比,我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增多趋势,截至7月22日,今年1至7月全市共接诊急性心梗患者632例,高于去年同期。其中5月、6月全市分别接诊100例、82例急性心梗患者,比去年同期都有所增加。进入7月份以来,天气炎热,前二十天已经接诊近70例心梗患者。
中山市胸痛中心主任、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袁勇表示,夏季高温炎热,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做好预防措施。炎热环境下容易大量出汗,而后身体失水过多血液黏稠,容易出现心血管事件;另外,高温天气,交感神经兴奋,血压波动幅度较大,容易造成心血管痉挛,而诱发心肌梗塞。
高危急性胸痛救治时间大大缩短
中山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于2017年7月,是中山市首家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首家省级胸痛中心示范基地。成立4年多来,承担了全市近70%高危急性胸痛的救治任务,累计接诊各类胸痛患者24627例,平均每年接诊5000人次。其中累计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72例,严重心绞痛患者886例,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栓塞患者129例。4年多来累计开展急诊介入手术3500余台次,挽救了大量高危胸痛患者。
“近年来,胸痛患者进入市人民医院院门到手术开通血管时间只要68分钟,国家标准时间为90分钟。在争分夺秒的抢救过程中,挽救了大量心肌梗死的患者。”袁勇表示,疫情期有防疫要求,可能要耽误一点时间,但只要胸痛患者进入医院,都会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争取以最快速度让患者得到救治。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在市卫生健康局的支持下,依托中山市120急救中心,在中山率先主导成立中山市胸痛中心委员会和质控专家委员会,负责推动和帮扶全市胸痛中心建设和常态化质控,发布胸痛中心救治地图。胸痛中心成立4年多来,开展胸痛中心基层培训20余场次,开展市级胸痛联盟常态化质控6次,组织专家开展冠心病讲座和急救知识培训30场次,覆盖中小学生、社区群众、公务员等群体3000余人次。
全市心梗病人救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中山市胸痛中心于2017年12月22日成立。运行4年多来,全市心梗病人救治质量有很大提升。
袁勇表示,“我们长期帮扶神湾、隆都、三乡、南头、黄圃、横栏、港口、古镇、东凤、南区等10余家医院创建胸痛中心,其中南头、东凤、黄圃、古镇、开发区等5家医院通过省级基层版胸痛中心认证,正在申报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港口、南区医院正在申报今年省级胸痛中心认证。目前,全市有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小榄人民医院等标准版国家级胸痛中心3家,国家基层版1家,省级基层版4家,网络医院22家,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城乡一体化胸痛中心网络。”
据介绍,高危胸痛特别是心肌梗死,是时间依赖性的疾病,救治的延误会带来致死致残率明显升高。中山市胸痛中心成立以来,按照就近、救急、就能力的原则,充分调动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构建区域内协同救治体系。区域内胸痛救治的效率明显提升,大大减少延误。
相关数据显示,我市首次接触患者到首份心电图的时间由成立初期的17.52分钟降至目前4.8分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进医院门口到开通血管时间由成立初期的98分钟降至目前68分钟左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在全市镇区医院停留时间从初始134分钟降至目前60.24分钟;网络医院首诊患者到市人民医院开通血管时间由成立前的292.67分钟降至目前125分钟左右(要求120分钟内)。全部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院内心衰发生率由39.62%降至18.48%,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由成立初期的5%-7%下降至目前2-3%。
“现在胸痛患者普遍就诊意识有待提高,很多病人送医或打120延误。目前心梗病人打120通过救护车入院不到10%。此外,镇街医院心梗患者停留时间可以再缩短,要转到上级医院不能停留超过30分钟。患者突发胸痛,第一时间要拨打120呼救。”袁勇指出,加强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全民普及特别是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术知识,对提升我市胸痛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