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至今,中山市香山书房总数达到100多家,分布在社区、校园、商圈、公园、工业园区等各个角落。这些有颜值有内涵的香山书房,正成为中山新文化地标。8月17日至18日,连续两天时间,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组成的“书香中国万里行”采访团,深入中山这些新文化地标,对中山市全民阅读情况进行全面采访,同时也多层面、多视角聚焦中山市全民阅读及文化建设,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17日上午10点不到,顶着朦胧的细雨,采访团第一站来到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依山傍水、鸟语花香,这家掩映公园中的香山书房,2023年人流量近33万人次,是全市所有香山书房人流量中的“流量之王”。
随后,采访团一行人还参观了华侨公园香山书房、中山最美书店星球索书苑、市文化馆非遗主题香山书房、金钟湖公园香山书房。“经营模式如何?”“日常人流量多大、使用率多高?”“如何可持续性运营?”……在各家香山书房和书店内,采访团记者对相关负责人连连发问,并采访了前来阅读学习的市民读者。
“一书房一特色,百家书房百样精彩。每家香山书房在书房,都有各式各样的创新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范燕莹介绍,各家香山书房究竟怎么开,中山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跳出了传统书房的单一业态,丰富多元的业态实现了不同的“打法”。
对于常年在北京办公的范燕莹而言,南方气候温暖适宜,中山将多个香山书房建设在公园内,为读者营造了“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的阅读环境。此外,在优美环境的基础上,不少书房还引入了咖啡、简餐、沙龙、剧场等多元业态服务,让书房不止于书,都成为中山香山书房的特色亮点,值得推广借鉴。
数字革命席卷而来,由于运营成本过高、网上书城分流比例大、人们阅读习惯改变等多种冲击,实体书店日渐萧条。线下实体书店如何“长红”发展,也是此行采访范燕莹及其记者所关心的问题。在星球索书苑内,她认为,依托香山书房这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IP,与传统线下书店结合起来,既具备推广全民阅读的公益性,又能够为有情怀的实体书店增加人流,也是一种实现双赢的全新探索。
下午5时许,三乡镇桥头稻田香山书房内,阳光穿透玻璃,轻洒在书桌上,周边村民用一杯花茶,一本好书,便开启了休闲时光。“书房与稻田的景致相映衬,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能让人全身心放松。”采访团中有成员一边拍摄美景一边赞叹。
在18日的行程中,采访团还深入沙溪镇农商银行优优儿童金融智慧营香山书房、西区街道西苑社区香山书房、荔景苑景区香山书房,深度了解中山市全民阅读及文化建设情况。
“香山书房的布局不仅紧密贴近市民生活圈,更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广泛覆盖,极大地提升了市民阅读的便捷性。”经过两天的参观及采访,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徐嘉伟表示,无论是公园之中还是植根于村(社区)的香山书房,都展现了其共性——“贴近性”,让更多市民读者在“家门口”实现了取书、借书、还书等环节,这对于激发公众阅读兴趣、促进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悉,作为国家级的全民阅读品牌活动,“书香中国万里行”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指导,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等牵头组织。自2014年举办以来,该品牌活动已经走过河北、山东、江苏、福建、河南、海南、陕西等多地,深入基层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在各地开展。
<<<<对话>>>>
向上抓资源向下找需求
香山书房从优秀到卓越
对话人物:李忠,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记者:全民共建共享书香社会的趋势下,中山两年间共打造100多家香山书房,覆盖全市所有镇街。您认为香山书房有何可圈可点之处?
李忠:对比全国书店,中山这100多家香山书房特色优势非常突出。它基于香山文化品牌,融合了公共文化服务与多元文化力量,构建起以中山这一历史文化名城为背景的公共文化服务连锁品牌,赋予了其知名度与文化底蕴。
其次,香山书房深度融入城市与乡村,扎根于村(社区)乃至稻田之畔,不仅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服务理念,构建了一个贴近民众、融入日常的公共性文化服务平台。
最后,香山书房展现出“秀外慧中”特质。其外观设计雅致,内部环境充满文化韵味,无论是书房的布置还是周边环境的融合,都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审美追求。书房不仅履行图书馆功能,还融合了售卖、文化活动及咖啡简餐等文化服务,为市民读者提供便捷的文化阅读体验。这种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的设计,使得香山书房成为了市民读者心中除家庭、工作学习场所外,最具吸引力的第三文化空间,极大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记者:香山书房作为中山新的文化地标,您认为未来应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让香山书房如何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李忠:向上整合本地文化机构媒体优质资源。政府可以整合本地文化机构媒体优质资源。例如,中山日报、中山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机构不仅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还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香山书房可与这些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和推广中山特色的全媒体文化产品。
具体而言,可通过设立不同的主题专柜,展示和销售图书、影像制品、文创产品乃至其他文旅资源等,让市民和游客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全方位感受中山文化的魅力。
此外,香山书房还应深化与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合作,如在博物馆内设立香山书房分站,并创新设计具有中山特色的文创产品和图书衍生品,这不仅能够满足市民读者的借阅需求,还能激发文化消费,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弄清读者需求。充分利用香山书房、学校、社区等平台,开展广泛的、针对性的读者需求调研。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受众读者——如中小学生(除了教材教辅之外,还有何课外阅读需求)、老年人(银发一族的阅读偏好)、妇女、机关干部以及游客等特定需求,使其能够更加精准地调整香山书房内容供给。
利用香山书房举办系列活动,让书香校园和书香家庭紧密连接,真正实现全民阅读,推动香山书房可持续发展。比如,邀请老师、校长、社会名流、优秀阅读推广人到香山书房,举办荐书活动、阅读推广公益讲座、亲子阅读会等,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沉浸式、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此举不仅能提升香山书房的客流量,彰显了其文化阅读空间的独特价值,更在交流互动中精准捕捉并满足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为书房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我认为香山书房不仅要有书、简餐、咖啡、美轮美奂的硬件环境,还需要有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文化活动、优质的文创商品,才能让香山书房这一文化品牌繁荣发展,成为中山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栖息地。
记者 陈雪琴 见习生 陈梓煌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