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走进萧友梅的音乐人生
历史学博士、教授胡波携新书在书展现场进行交流分享
发布时间:2024-08-19 来源:中山日报


   胡波在书展现场。

8月18日,“坚守与抗争:萧友梅的音乐人生——《‘香山文脉’丛书·萧友梅评传》”新书分享交流会在2024中山书展活动签售B区举行,作者胡波现场进行交流分享,让更多读者了解萧友梅曲折而又多姿的人生。

《萧友梅评传》是一部全面评述著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艺术人生的学术传记。胡波在充分掌握历史资料,尽量吸收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客观、严肃地评析萧友梅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准确、深入地评述萧友梅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萧友梅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

“萧友梅的一生尤其是坚守与抗争的一生”

交流会现场,胡波结合历史故事,讲述萧友梅不为人知的一面,并从三个角度立体地呈现萧友梅这一人物——记忆与遗忘、坚守与抗争、过去与现在。

胡波指出,萧友梅的一生尤其是坚守与抗争的一生。他坚守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在那个动荡不安、文化落后的时代,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音乐教育事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同时,他也与各种困难和阻力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不断推动着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讲述萧友梅的音乐成就时,胡波介绍了萧友梅在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理论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他说,萧友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问》等,这些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和赞誉。

胡波分享结束后,客座嘉宾原中山业余艺术学校副校长高芝、中山市香山文化研究会理事梁文生也进行了分享交流。

高芝回忆起自己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工作经历,深感萧友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当今音乐教育仍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梁文生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萧友梅与香山文脉之间的紧密联系。梁文生指出,香山文脉源远流长,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文化人物,萧友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萧友梅的音乐人生是香山文脉在近代音乐领域的生动体现。通过研究萧友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香山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也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山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梁文生说道。

“写给每一个有志的人看”

胡波在香山文化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在写萧友梅之前,他已经为郑观应、阮玲玉、黄苗子等香山历史上的名人名家撰写了人物评传。

胡波坦言,写完上一个人物后,他原本并不打算先写萧友梅。“因为萧友梅太死板、太较真、太无趣了。”但出于个人研究兴趣,胡波觉得,研究一个时代的人,一定要研究身居历史漩涡之中,这个人是怎么样去理解、接受和融入时代,这就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特点。“所以我研究历史并不是写人就写人,我把他放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写这个时代里面他这个人,如何去面对,如何去理解,如何去吸收,再如何去转化成自己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之中他是怎么样思考、怎么去做出抉择。而萧友梅恰恰是这样一个人。”

深入了解萧友梅后,胡波本人也感慨万千:“历史和现实永远都有惊人的相似。我这本书不是给搞音乐的人看的,也不是给搞教育的人看的,是给每一个有志的人看的,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要和不合理的规定抗争。”

分享交流会现场,带着孩子一起来的读者梁金华听得格外认真。她不时翻看《“香山文脉”丛书·萧友梅评传》,还在笔记本上做记录,跟随胡波的讲述,或沉思,或点头,或露出高兴的笑容。“我曾经在合唱团唱过《问》这首歌,所以提到《问》的时候我很有感触。萧友梅的故事传播得并不广泛,一看到胡波老师的讲座,我就觉得我一定要来。”梁金华说,萧友梅的经历也给了她很多思考,“比如,他的追梦始终有家庭因素在影响,那我作为一个家长的话,会去想如何在焦虑升级的当下,保住孩子纯真的心,让孩子勇敢追梦。”

见习记者 颜子怡  记者 刘万杰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赵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