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在现场互动环节向家长支招如何陪伴儿童阅读。
参与共读交流会的嘉宾和市民为活动点赞。
7月28日下午,2024年中山市暑期文化推广活动暨“广·深·中”共读交流会在中山特色阅读空间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举行。作为今年“绿色暑假·缤纷文化”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当日的共读交流会邀请了三地儿童作家、学者和知名阅读推广人,聚焦深中通道通车重要历史时刻,以书页为舟,文化为帆,精选具有城市特色的儿童读物进行解读,以对话的形式推广儿童阅读及公共阅读空间,漫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
据了解,“绿色暑假 缤纷文化”2024年中山市暑期文化活动,围绕“艺术暑假行”“书香暑假行”“乡村暑假行”“健康暑假行”四大板块,共265项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体活动覆盖全市、贯穿暑期。活动当天,4名青少年代表通过排鼓、扬琴和单簧管的演奏带来丰富多彩的展演节目。
交流会上,三地嘉宾围绕“儿童阅读的意义”“儿童要读些什么”“家长如何陪伴儿童阅读”“儿童如何进行自主阅读”“如何判断儿童阅读的成效”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现场互动问答环节,针对“家长如何陪伴儿童阅读”“儿童如何进行自主阅读”等社会、家庭普遍关注的问题,为现场的家长、孩子答疑支招。
共读交流会促进湾区阅读推广同频发展
当代诗人、小说家、儿童诗歌教育推动者周瑟瑟表示,广州、深圳、中山三个城市的城市形态各异,阅读的形态就会不一样,共读交流会将几个城市融合起来,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如阅读推广方面深圳的经验是政府主导为主,政府扶持的公益机构比较多,中山、广州可以借鉴这种公益阅读教育模式。
“儿童小说能承载非常多的东西,这有点像我们的深中通道,它不仅仅是一座桥、一个隧道、一节公路,而是一个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使得珠江口东西两岸进入‘半小时生活圈’。”儿童文学作家段亚芳表示,儿童小说对于孩子而言,是精神上的“大餐”,它像深中通道一样,糅合了丰富的元素。
“我的长篇儿童小说的创作,通常是十年起步。”段亚芳以其作品《我的猫王克里特猫走了》举例,书中至少有四个层次的阅读价值。第一层,孩子们喜欢的小猫小狗小鸟的故事;第二层,优美的语句和文辞;第三层,生活的常识;第四层,哲学和思想的启蒙。“由于容量的关系,这四层境界好的儿童小说基本都可以做到,但只有极少数优秀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能做到。”
资深媒体人、中山市金牌阅读推广人冷启迪表示,中山在儿童阅读方面,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实践,除了中山纪念图书馆打造的“童心故事会”“喜阅少年”等亲子阅读品牌活动,在民间也有很多绘本馆,政府和民间合力推动儿童阅读。此外中山在阅读氛围营造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从最初的农家书屋到中山书房,再到现在的香山书房,不断为市民的阅读创造更好的物理的条件,也感染和影响更多人热爱上阅读。
“城市共读交流会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让热爱读书的人走在一起,互相鼓励,交流关于阅读和阅读推广的经验。”冷启迪认为,随着深中通道的通车,中山和深圳的文化交流会越来越多。深圳是一座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在阅读推广方面,尤其是儿童阅读推广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深圳福田区还有专门的儿童文学院,很多老师、儿童文学作家常年驻场引导孩子们阅读和文学的创作,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希望将这些资源引入到中山。”
嘉宾支招陪伴儿童阅读
“家长如何陪伴儿童阅读”“儿童如何进行自主阅读”“如何辨别优质儿童文学小说”……现场互动问答环节,家长们踊跃提问,三位嘉宾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我觉得不必夸大阅读本身的意义,它就像我们平时人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冷启迪认为,阅读就像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我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东西,在一个家庭里,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热爱阅读,当家里角角落落随手都有可翻的书,当家长把很多的时间用在看书,孩子也会直接被家长的行为所影响。
冷启迪表示,孩子的阅读也是分时段的,在低龄阶段需要家长的陪伴,当孩子可以去自主阅读时,需要家长给一些推荐。“比如说有意无意地放一些书在他们的书桌上,这些书当然是经过了家长的选择。当孩子有了自主阅读能力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会挑选,这时候的孩子阅读容易会‘挑食’,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容易读的、内容比较浅显、图画比较多的书,这时家长可能要通过‘桥梁书’的手段,让他们慢慢开始一些深度、长篇的阅读。”
周瑟瑟表示,家长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阅读,首先要求家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陪伴是全身心的,甚至可以在家里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时不时地在这里阅读,以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
针对家长们提出“如何辨别优质儿童小说”这一问题,段亚芳曾与不少家长进行交流、探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孟宪明老师曾经给出了一个方法,我认为是蛮好的。”段亚芳表示,孩子在读了书以后,发生了改变,如果没改变,说明书不好,看了没用。改变有两种,读了之后孩子更加浮躁,那不好。读了之后,孩子变得安静,爱思考,甚至愿意和父母交流书中的故事、情感,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说明这是一本好书。“如果孩子没有主动分享,父母可以试探性地问问这本书怎样呀,孩子能说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就能判断这是一本好书。”
活动现场,中山纪念图书馆辅导教育部苏叶介绍了2024年“品读湾区”9+2城市悦读之旅活动的基本概况及相关具体阅读推广活动。苏叶表示,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也为湾区城市间架起了一座精神、文化互通的“桥梁”。
苏叶介绍,为了帮助青少年儿童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中山纪念图书馆将于8月3日至9月15日开启“书房探秘 书海奇遇”之旅活动,招募2000名4-18岁的阅读挑战者,挑战内容分为“书海阅读”“书海借阅”“书房探秘”,在中山纪念图书馆、各镇街图书分馆、香山书房,挑战者每完成一项挑战即可获得证书及香山书房文创物品。完成以上三项任务的挑战者将获得“阅读挑战达人”证书、纪念章及香山书房文创物品。
“欢迎大湾区的青少年儿童,一起来中山参与这项有趣的阅读活动。”苏叶代表中山纪念图书馆向大湾区的青少年儿童发出诚挚邀请,通过闯关挑战激发青少年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
观点
周瑟瑟:每个孩子都是诗人 孩子说的话就是诗
“我认为儿童,尤其是低龄幼儿,他所看到的、无意识说的话、眼睛看到的都是诗。”在05后小诗人姜二嫚和姐姐姜馨贺出版的诗集《雪地上的羊》中,周瑟瑟为她们的诗集作序——《现代诗最初的样子》,“儿童的思维、观察、语言就是现代诗最初的样子。”
周瑟瑟表示,作为一个成年诗人,我们需要去向儿童学习怎么写诗,而不是去教儿童写诗,我们是通过儿童的思维方式,儿童的眼睛,儿童的表情,我们去从他们身上,找到诗歌那种最原始、最干净、最纯粹的感觉。
“姜二嫚原来是深圳的孩子,四岁多时,有天晚上她爸爸带着她在公园散步,看到打着的手电筒,随口就说了一句‘拄着一个光的拐杖’;在她稍大时坐火车,车里的灯光熄灭了,看到窗外的一盏灯在闪烁,她脱口而出‘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孩子们眼睛看到某一件事物和某一个场景,第一反应、脱口而出的话,往往就是诗。”周瑟瑟表示,成人在现代教育的驯化之后,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事物的描述更多的是一套知识体系的反应。而婴幼儿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面对新鲜的事物,只是将人脑的第一反应通过语音表达出来,是最真实的感觉和反应,也是孩子们最纯粹的观察力、想象力。
“诗歌首先是语言的,还不是文字的,最后才形成文字。”周瑟瑟表示,家长可以尽可能地去引导孩子说诗,而不是写诗,写的行为过程是一个笔和纸的关系,而说的过程是一个舌头、牙齿、嘴唇的关系,是一个气流的关系,是一种语言的关系,往往更能反映出孩子最真实的情感。“就像当年记者采访胡适,记者问他什么是新诗,胡适回答道,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