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中山推动“民乐进校园”:乐声遍响校园 乐团屡屡“出圈”
发布时间:2024-05-30 来源:中山+

近日,在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的排练厅里,随着教师周清波手中指挥棒的舞动,学校国乐团的60多名同学们合力演绎民乐大合奏《音诗:英雄少年叙事》,为即将举行的文艺演出做准备。该校国乐团成立已有15年,参加演出或比赛超过60场,获得多个省市奖项,学校也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广东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国乐团在进行排练。 记者 缪晓剑 摄

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国乐团屡屡“出圈”,是中山坚持“五育”并举探索特色化办学,广泛开展“民乐进校园”的缩影。在这样的教育方针指导下,越来越多青少年民乐团在“金色大地音乐会”上亮相,与深圳、香港、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青少年联袂演出,出访国外展示中山独特的文化艺术,成为中山对外交流的闪亮名片。

中山日报5月30日03版(焦点)专题报道。

 “民乐进校园”蔚然成风

如今,在中山大地里,民乐正在不断唱响。

午时,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朝阳楼体艺馆内,《珠江源》的乐声如流水般淌过,这是该校民乐团正在为“国乐飞声”民乐进校园专场音乐会展演进行排练。

石岐中心小学的民乐团在排练。记者 文波  摄

石岐中心小学自2016年开展“民乐进校园”活动以来,通过聘请民乐专业老师、成立校民乐团、定期开展民乐欣赏会、研发民乐特色课程等一系列措施,在校内掀起了一波爱民乐、奏民乐、学民乐的热潮。该校的民乐团成立于2022年10月,是拥有十几种乐器的50人乐团。虽然成立不久,该乐团已是市内学生民乐演奏团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2023年获得了广东省地方音乐展演二等奖。

石岐中心小学音乐老师在指挥该校民乐团演奏。记者 文波  摄

无独有偶,中山市实验小学于2018年9月成立了民乐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独特魅力。学校按标准配备了多种民族乐器,并开设了丰富的民乐课程,开辟出专业的民乐演奏厅和单技课学习教室。“我们民乐团涵盖了竹笛、琵琶、中阮、笙、二胡、扬琴、古筝、打击乐8个声部,共有97名团员和11名教师,其中包括1名校内教师和10名外聘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全面而专业的民乐教育。”中山市实验小学专职民乐老师王媛介绍。

中山市实验小学学生依据所学乐器种类,在专门的房间内进行练习。记者 文波  摄

市教育体育局体卫艺科四级主任科员李艺介绍,近年来,中山市以“民乐进校园”为抓手,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美育工作有机结合,以文化之美,育时代新人。

港口镇民主小学的学生们在练习民乐。记者 文波 摄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近60个乐团,其中高水平乐团约16个,中山市已在110所学校,开设26个不同类别器乐课程284种,同时,中山市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实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已创建省级以上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8所(国家级2所)

让学生掌握演奏、爱上民乐

记者了解到,各校多措并举推进“民乐进校园”,让广大学子在耳濡目染中爱上民乐、通过科学课程掌握演奏。

李艺介绍,不少学校科学定位课程目标,每个年龄段都为学生定下“小目标”,让大家随着年龄增长,民乐演奏技能也不断晋级。例如小学低年级主要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对民族器乐的兴趣,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民族器乐的感受力为重点,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李艺还介绍,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民族器乐的演奏力为重点,注重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高中阶段则开展传承教育,引导学生感悟民族器乐的精神内涵,积极参与合奏、齐奏、独奏等实践活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民乐团刻苦练习。记者 缪晓剑 摄

此外,市教育工委近年来制定《关于推进民族器乐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促进民乐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融合,引领特色校本文化建设。例如西区铁城小学在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时,都动员家长支持孩子学习一门民乐乐器。为培养新生对民乐的兴趣,该校在音乐课上为学生讲解民乐的相关知识,教唱民乐曲目,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民乐。西区铁城小学还结合学校迎新活动、“六一”汇演、专场音乐会等,为学生们提供展示民乐艺术的机会,鼓励学生们学以致用、展示自我。

西区街道铁城小学的学生们参加文艺演出。通讯员供图

石岐中心小学将民乐教育视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向师生、家长普及民乐知识,体验民乐魅力。其中,学校定期举办“木棉雅韵 民乐畅响”民乐欣赏会,至今已成功举办3场,成为学校民乐特色活动,深受师生喜爱。同时,每学期该校还举办快闪活动周,为各类民乐社团提供展示平台,每个活动周都有近百名学生参与表演、近千名师生观看。

石岐中心小学朝阳民乐团参加“国乐飞声”民乐进校园专场音乐会展演。记者 文波  摄

中山还发挥头雁效应,组建民乐专家资源平台,邀请民族器乐技艺大师进驻校园,开展民族器乐宣讲、演出和教学活动,提升校园民乐教育教学队伍专业化水平。

比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的“我爱民乐大师课堂”就曾邀请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李复斌、星海音乐学院二胡演奏家王一婧、国乐大师方锦龙、上海音乐学院竹笛演奏家王俊侃、青年竹笛演奏家陈林锋到校,与国乐团、民乐社团的同学们同台演出并进行指导。学校还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革命故事、英雄事迹为原型,与名家共同创作多首革命题材和爱国题材的曲目,如《少年英雄叙事曲》,并结合中山咸水歌等本土文化,创作了《江浦新韵》等。

推动民乐走出课堂、走向湾区

推动“民乐进校园”的同时,各校也积极探索民乐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助力文旅融合的特色路径。

如在2023年全新升级的“金色大地音乐会——2023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左步)稻田音乐会”上,市教育体育局组织东区水云轩小学、杨仙逸体育路学校、东凤镇小沥小学、东升高级中学、火炬科学技术学校等21所学校的98名师生登台演出;今年4月10日,中山市实验小学的师生们以“鹿鸣香山引贤才”为主题,参与策划并主导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风音乐秀,这场音乐盛会不仅是中山学子对中山人才的深情致敬,更是“民乐进校园”的一次精彩展示。

金色大地音乐会——2023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左步)稻田音乐会现场。记者 缪晓剑 摄

而在今年的5月3日到4日,“湾区畅想”中(山)深港澳青少年民族管弦乐慈善音乐会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深圳市宝安青少年宫梦剧场奏响,中山市青少年民族乐团、深圳市宝安青少年宫民乐团、香港乐乐国乐团和澳门风雅颂协会的180多名青少年乐手,为两地1800多名观众献上国乐佳作。

“湾区畅想”中(山)深港澳青少年民族管弦乐慈善音乐会上,中山市青少年民族乐团演奏民族管弦乐《日照香山》。记者 余兆宇 摄

据悉,中山市青少年民族乐团成立于2004年,是中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下属民族乐团,共有110多人,每年面向全市青少年招生。乐团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山籍粤乐宗师吕文成先生的优秀作品,并积极传播广东音乐,经常参与省、市的各种大型演出及公益活动、专业展赛及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

该民族乐团曾应邀出访日本、澳洲、法国、荷兰、印度、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中山独特的文化艺术面貌,成为中山市青少年对外文化交流的“闪亮名片”。“中山市‘民乐进校园’开展得非常火热,近年来学习民乐的学生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乐团能为更多优秀的孩子提供舞台。”中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策划及演艺部部长石明旺如是说。

计划到2025年将创建
百所市级民乐特色学校

市教育体育局体卫艺科四级主任科员李艺介绍,接下来,全市将继续加大“民乐进校园”的力度,到2025年,全市将创建100所市级民乐特色学校,其中2024年先行创建50所。各镇街每年创建民乐特色学校的比例不少于辖区学校总数的20%,其中五桂山街道、神湾镇不少于1所。

石岐中心小学尝试研发民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课程,开展多元化课堂。记者 文波  摄

今年,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还计划举办“美丽中山”文旅竞芬芳——“吕文成之光 中华粤韵满校园”民乐进校园活动,将走进多个镇街的学校,开展民乐合奏、名家讲座与示范、民乐体验工坊、民乐主题创意大赛、校园民乐快闪、校园民乐团户外音乐会等活动,让更多学生爱上民乐。

同时,市教育体育局还将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引进更多高水平民乐演奏团队来到中山,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感受美、体验美。

专家建议

对于中山的“民乐进校园”,民乐界的“大咖”们怎么看?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中山,未来“民乐进校园”将如何更好地发展?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观点1:
希望中山保持政策延续性,培养后备人才

中国著名青年竹笛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山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陈林锋建议,首先是师资上要严格把关,专业的老师才能教出高水平学生、才能组建出高水平乐队,同时,对于学生的培养,要形成梯队式培养模式。

“初中、高中也可更多地成立民乐团,培养更多后备人才,让有天赋的孩子能够考上艺术院校,为中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输送人才。人才也可反哺中山,回到中山进一步提升民乐发展水平。”陈林锋表示。

澳门中乐团首席、澳门理工学院及澳门演艺学院音乐学校胡琴教师张悦如表示,近年来经常接触中山的校园民乐团,和周边城市相比,中山学校民乐团的演出水平是非常高的,中山的地理位置在大湾区内很有优势,也有很好的文化底蕴。

“希望‘民乐进校园’能够保持政策延续性,政府部门能够细水长流、长期扶持,让一代代学生传承下去,并更多地与外界交流互访,未来的发展,将会越走越好。”张悦如建议,中山也有很多走出去的音乐家,中山可发挥这方面的人文优势,将民乐教育做得更有特色。

西区街道铁城小学的学生们在练习民乐。记者 王云 摄

观点2:
结合岭南文化,形成中山的音乐特色

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二胡副教授孟晓旭表示,中山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也在岭南地区,可以多发挥岭南音乐、广东音乐的特色,可多发展中小型室内乐团,并根据每所学校的情况,走出特色道路。

“目前‘民乐进校园’已经形成很好的氛围。”中山市古琴协会会长林书舟建议,中山的文化底蕴厚重,古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希望能够多举办古琴方面的专场活动,促进古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中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策划及演艺部部长石明旺建议,中山可多举行民族音乐专题性的音乐节,如从全市的层面,更大力度推进“第三届中山市青少年民族音乐节”活动等,将这个活动做成地方文化标志平台,做强中山民乐团的影响力。

记者 王帆 闫莹莹 林燕英 见习记者 赖彤瑶 通讯员 赖秀青 黄建喜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