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晚,“夜读乡村·书话曹边”主题读书活动在南区街道曹边村举行。(资料图片)记者 孙俊军 摄
5月7日至9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广东画院采风写生交流活动走进中山,省内16位知名画家深入乡村开展创作,并对中山乡村资源给予高度评价。
乡村具有深邃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元素,是艺术创作的天然宝库。中山市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文艺与乡村的关系,发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乡村,组织大量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进入乡村,形成“艺”起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局面,逐步培育起乡村振兴的精神文化内核。
■乡村是文艺创作的沃壤
5月7日,参与本次采风的广东画院副院长郑阿湃告诉记者,自己这次去到曹边和北台两个村庄写生,“第一印象就是美,非常美。”郑阿湃认为,它们的美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华侨文化底蕴,当地既能够对侨房修旧如旧,也做到了对新建筑的维护,极具韵味;二是村貌环境佳,整洁又干净,令人倍感舒适。“文化艺术也是宣传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渠道。我们一起描绘中山,并把这些作品对外展览,让更多人了解中山的乡村美。”郑阿湃说。
广东画院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杜宁认为,中山的乡村振兴并不是表面工作,“我明显感觉到,村里老人的精神状态很安逸、很舒服。我在那里既感受到古村落的淳朴和自然,也感受到新时代背景下村民对生活环境和福利的享受。”杜宁说,我们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留住乡愁。乡愁是一种抽象的印象、回忆和关键点,文艺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作品,不管是文学、绘画还是音乐等,把个人的情感跟自己的故乡、儿时的记忆或者充满人情味的情感相联结,进而唤起大众的共鸣。
去年以来,市文联凝聚文艺力量,通过“艺起乡村行 助力百千万”活动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并邀请国家知名文艺家及本市文艺家在中山相关村(社区)开展采风创作、讲座研讨、创作培训等活动,了解中山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情况,感受香山文脉与中山高质量发展成果,打造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
此外,为充分吸纳来自乡村的滋养,中山不少组织和文艺家直接将创作基地搬到乡村。今年4月,中国诗歌学会向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授予了“中国诗歌创作基地”牌匾,中山市作家协会向冲口村授予了“冲口作家村”牌匾。
在“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背景下,中山有关部门希望通过文化赋能的形式,充分挖掘冲口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中山市作家协会已经制定了3到5年的行动方案,首期将引进10位作家轮流驻村,挖掘冲口的古物古景,将文艺作品写在中山乡村大地上。
另悉,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接下来将以“中国诗歌创作基地”和“冲口作家村”挂牌为契机,挖掘活化当地特色人文历史资源,举办诗歌文学艺术交流活动,深入传承发展本地文化内涵,探索打造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标杆示范,将冲口村等“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打造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样板,也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更多滋养。
■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在为文艺创作提供土壤的同时,也正接受着新时代文化内容的注入。4月20日晚,中山纪念图书馆助力百千万工程主题活动之“夜读乡村·书话曹边”沉浸式读书活动在南区曹边村举行。活动以百年历史的曹边学校为实景舞台,融合情景表演、文学朗诵、歌曲演唱以及古琴、二胡、竹笛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历史发展为主题脉络,相互承接,层层递进。
在中山纪念图书馆的大力推动下,各镇街近年开展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读书月活动。据北溪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吴军委介绍,像在曹边村这样的夜读乡村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每一年都以不同方式探索乡村阅读模式,让美丽乡村溢满书香,助力全民阅读深入人心。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还能转变成乡村发展的硬支撑。中山持续深入开展公益惠民观影活动,实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面向社会,服务基层,各类电影精品佳作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阵地放映播放,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盘活了基层文化资源,拓展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实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今年4月起至11月,中山还将精选一批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展现中国力量的影片佳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100场公益电影惠民活动,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
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山还将积极推进文艺作品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有文艺特色的旅游线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撬动农民增收杠杆,促进文化艺术在“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 谭桂华 见习记者 颜子怡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