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记者从市教育体育局了解到,我市创立的“自主淘宝”式课后服务选课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的实践探索,有效破解了“双减”工作中的一系列难题,获得学校以及培训机构的认同,并被《中国教育报》4月22日头版报道。
■301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
据了解,我市共有在校学生70多万人,如何高效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涉及广大老百姓的民生福祉。为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市教育体育局开创了“平台自主开放、课目非禁即入、价目普惠透明、过程实时监管、校内基本托底、校外有序竞争、评价导向明确”的“自主淘宝”课后服务选课模式,以“双增”促“双减”。
市教育体育局先后建立“课后服务素质课程资源库”以及“课后服务素质课程师资库”,通过实施“一镇(街)一策”“一校一案”,确保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破解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有限问题。目前,全市应开设课后服务的30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校内教师参与率达98%以上,小学生参与率90.2%,初中生参与率97.51%。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涉及艺术、体育、科普、劳动、阅读、心理等16大类332门特色课程,引入校外机构169家,教师1540人。
■课后服务监管平台提供“淘课超市”
2023年8月,市教育体育局开发的中山市校内课后服务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正式启用。该平台具有课程科目管理、开课计划监管、报名缴费监管、服务评价监管、服务资金监管、服务平台监管、学校师资遴选监管和第三方课程备案管理等功能。此外,该平台还能对课后服务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借助平台,我们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全流程管理,不但对进驻校园的培训机构以及师资进行多角度的监管,还能做到课后培训全过程进行督导、评价和反馈,同时还便于对各个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市教育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平台相当于公益“淘课超市”,为学校和培训机构架起桥梁。“打破地域限制,凡是符合申报条件、材料要求、安全义务、监督管理、评价机制、退出机制等条件规定的校外非学科类素质课程都可以通过公开遴选进入平台的‘课程超市’,供学校、家长、学生自主选择。”据了解,目前,我市各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收费实现了全市统一价且不高于当地青少年宫同类课程价格。因此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以公益普惠的价格享受校外提供的优质课程。
“我校是一所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原来有部分机构教师挑挑拣拣不愿来,也有部分机构不了解我校的课后服务课程需求。”三民学校副校长郑榴比喻说,学校挑选课后服务机构,如同村民到小卖部买东西,种类少、选择少。有了平台后,学校如同在大超市购物,精挑细选后,确定了硬笔书法、篮球、舞蹈等课后服务课程。
■课后服务实施“优胜劣汰”机制
“本次课三名学生请假”“书法课教师声音较小”“巡堂时发现武术课老师上课拖拉,上课效率不高”……在平台的后台,评价互动、线上考勤、缴费退费等功能“记录”着每堂课后服务课程的情况。正是得益于平台的“反馈评价”和动态监管功能,学校能第一时间精准发现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对满意度不高的课程和课后服务的师资进行优化。
“我们还基于平台,建立了第三方机构评估退出机制。对于学生及家长统一测评满意率低于80%的课程,学校与第三方机构在该课程方面终止合作。”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晓新表示,在2023年秋季学期,全市淘汰了3名第三方机构课后服务教师。
在系统助力下,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大为提升。据统计,2022年春季学期以来,中山全市29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利用平台开展课后服务,参与学生近46万名。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调研结果显示,96.4%的家长对孩子参加的课后服务总体评价满意。
记者 林燕英 王云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