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著名小提琴家宁峰、钢琴家左章中山联袂演绎勃拉姆斯经典作品
邂逅室内乐“顶流”
发布时间:2024-01-17 来源:中山日报


   宁峰、左章之间有着深刻的音乐交流和理解,彼此合作很有默契。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德国古典主义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扫一扫,可看宁峰、左章诠释勃拉姆斯室内乐巅峰之作

说到古典音乐,“勃拉姆斯”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他是当今公认的德国“3B”作曲家之一,另外两位,乃是“西方古典音乐之父”巴赫与“乐圣”贝多芬。而这两位都是勃拉姆斯从小仰慕的偶像。

作为一名完美主义者,勃拉姆斯或许是音乐史上最严苛的作曲家之一,他无法容忍任何不完美的作品,以至于在他长达四十多年的作曲生涯,只留下122部作品。其中就包括他的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G大调第一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作品78)、《A大调第二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0)、《D小调第三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8)以及《自由却孤单》奏鸣曲中的《谐谑曲WoO.2》。它们也都是室内乐中的“顶流”。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诞辰190周年,享誉全球的小提琴家宁峰与著名钢琴家左章特意录制出版了这套作品。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2024年的首场演出中,我们有幸现场聆听了他们的精彩演奏。在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中,两位音乐家还特别畅谈了这次合作的感受以及他们个人对勃拉姆斯的独特见解。

●在精神领域并肩而行

“亲爱的约翰内斯:关于你的奏鸣曲,我有一些必须说的话,它以独一无二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我。今天,当我收到它的时候,我就自然而然地来到钢琴前,一边弹奏,一边享受,甚至喜极而泣。”“我的心中满怀的激动和深情,完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可以说,我们在精神领域携手并肩而行。”

《G大调第一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与勃拉姆斯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都是献给他的朋友、小提琴名家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的。然而,它也深深地打动了它的“第一读者”、钢琴家克拉拉·舒曼,作为知音的她,还从中发现了其中暗含着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中的《雨之歌》与《余韵》的影子,她深爱这部作品,并要求在她的葬礼上演奏。

克拉拉所描绘的那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共鸣,同样也是宁峰与左章之间的默契合作。在采访中,他们表示,两人平时在排练中也很少说话,主要是用音乐来沟通。自2020年首次合作演奏贝多芬,他们就发现了彼此间的默契。

“我和左章之间有着深刻的音乐交流和理解。”宁峰说,每个人对作品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但他并不觉得两人存在分歧,反而,因为两人之间的不同,给彼此带来更多启发。“她的音乐处理有些是我之前没想到的,我一听,这个蛮有意思。”左章同样认同这一点,事实上,在采访交谈中,两人的“对位”也天衣无缝。

早在多年前,还是使用光碟随身听的时代,宁峰就被勃拉姆斯第三小提琴奏鸣曲的旋律“击中”,这么多年才录制这套作品,也是因为找到了合适的合作者。“要是左章老师不同意跟我录这张专辑,我还是录不了它。”

两人表示,不管是否在“勃拉姆斯年”,这都是一套值得研究的作品。只是2023年给予它的诞生一个更充分的理由。而2024年1月6日,他们终于有机会将它全套呈现给中山观众。“今天只有一个作曲家的一类作品,感觉就像在品尝一顿全鱼宴。”喜欢美食的宁峰在演出返场时与观众笑道。

●俗与雅的平衡极致

“勃拉姆斯对于我来说,一直都是难的。”左章在采访中谈到,十九世纪末,瓦格纳等人已经在开辟不同的赛道,勃拉姆斯似乎仍固守在德奥古典音乐的巅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守旧的。

“他依然在沿用旧的和声系统,但他是在不断以自己的方式,给它撑开、撑大。从技巧上来说,钢琴家的挑战是巨大的,它听起来是如此厚重,它是绵延不绝的高潮型,一个接一个,它的句子是endless,非常长。”倘若用普通的、早期的古典音乐技法来演奏,这样的“勃拉姆斯”听起来会很零碎,甚至很奇怪,让听众感觉不满足。为此,她必须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作为当下炙手可热的中国钢琴家之一,左章近年来频频出现在BBC逍遥音乐节、香港艺术节、琉森音乐节等世界顶级艺术节上,尽管舞台经验如此丰富,面对“勃拉姆斯”,她仍不敢有一丝松懈。

在宁峰看来,“平衡”也是理解勃拉姆斯作品的一个“关键词”。“他把俗与雅的平衡做到了极致。”同为“旋律大师”,勃拉姆斯的作品虽然悦耳通俗,却不至于美得让人发腻。其结构、和声等,总有耐人寻味的地方。每一次在不同场合演奏,或者是作为论文课题去研究,它都有足够的深度,待你发掘和深入分析。

在音乐会下半场的《D小调第三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8)中,观众尤其能够体会到这一点。这部作品是勃拉姆斯年过五旬后的创作,他的激情并未因年华老去而归于平淡,相反,更具强烈的情感色彩,挥洒着史诗般的气概。有评论认为,这部近乎协奏曲的作品与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相差不远。

四个乐章之间风格切换鲜明,其中第二乐章中动人的旋律和温柔的和声被认为是“勃拉姆斯的作品中没有比这更雅致的了。”而第三乐章则用控制精准又不失激情的间奏曲和精彩的动机发展部代替了传统的谐谑曲,让人耳目一新。生动流畅的旋律在终曲抵达顶峰,听来酣畅淋漓。

下半场开场曲《谐谑曲WoO.2》是《自由却孤单》奏鸣曲的第三章。它背后也体现了音乐家之间的深厚友谊。当时,同是浪漫主义著名作曲家的迪特里希、舒曼和勃拉姆斯在德国杜赛尔多夫等候好友——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的到来。他们采用约阿希姆的座右铭缩写“F.A.E.”(Frei Aber Einsam),意为“自由却孤单”,作为贯穿每个乐章的主题,并匿名创作,让约阿希姆猜测每个乐章出自哪位之手。但心有灵犀的他们最后也未能难倒对方。

“演奏家是为了音乐作品而存在的,而不是音乐作品为了演奏家而存在。”这是约阿希姆和他的朋友们所信奉的音乐使命,同样也是身为演奏家的左章与宁峰所秉承的职业态度。

“音乐表演是二度创作。我们需要心怀敬畏,对作曲家和他们伟大的作品,对我们的衣食父母——观众,我们需要对这份工作保持热爱,将作品的内涵真实地传递给观众。”宁峰说。为此,他们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诠释每一个音符。

至于结果,“结果不重要。”宁峰话音刚落,左章即接过去:“对,努力了就好。”

记者 廖薇 图/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提供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赵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