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女性经验与生命感知
——序郑玉彬诗集《莲的方式》
发布时间:2024-01-08 来源:中山日报


本文作者简介    张德明,诗评家,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

张德明

中山诗人郑玉彬将她近些年来创作的一百多首诗结为一集,取名为《莲的方式》,准备交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她对自己多年诗歌创作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也可以视作是她内心深处始终激荡着钟爱文学的热情与心声的集中表白。

阅读收入诗中的一百余首诗作,我感觉有两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诗人敏锐的女性直觉和性别体验,另一个则是深邃的人生领悟与生命感知。前者是基于诗人突出的性别自觉,它也构成了诗人打开世界与人生的独特方式和路径;后者则体现着诗人对女性性别的超越,是一种从更开阔和更幽深的视野上对人类生命本身的深度审视与理性观照,是诗人鲜明的主体个性与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艺术凸显。两者的各自显现与彼此依存,将诗人独具精神特色与美学品质的诗学世界有效地构建起来。

优秀的女性诗人,总是保有着极为显在的女性经验和女性意识,她们常常能从女性的精神镜像和特定视野出发,来打量、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进而收纳着对于宇宙人生的独特理解与认识,并用凸显着鲜明女性特征的艺术语言将其观照到的独特世界景观塑写与阐发出来。在《回到海的深处》一诗中,郑玉彬这样写道:

没有沉入漩涡的必要

让风走吧

它回归南方

回归海的温柔

倘若漩涡是一种拥抱

让鱼变成人吧

我们在赶路,鱼在退却

海的心中藏着沉默

想象,我是海

日月星辰在怀中萦绕

假象,如头发生长

缠绕着我们

没有陷入漩涡的必要

让双脚变回尾鳍

回到海的深处

黑夜与白昼在一起

回到海的深处,回到生命的宁静与安谧之中,不再有漩涡和飓风,不再有颠簸和呼啸,这是诗人所期待的一种理想的生命状态,这种生命状态,恰似婴儿回到母腹,回到子宫之中,回到最为安详的存在状态。毫无疑问,这种生命状态的写照,是与诗人的女性经验和独特的性别意识密切相关的。而关于静谧、安详、宁静等妙美的人生处境和生命状态的感知,或许正是身怀六甲的女子对于腹中胎儿的神秘感受。

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中,祖国大地上各种建设也在次第展开,有序推进。高楼层起,旧城改造,道路拓展,隧道开挖,高铁铺设,等等,无不构成了中国当代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景观。诗人也对城市道路建设的具体情景进行了艺术的书写,《隧道正在修建中》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作:

一条隧道

为了疏通将来的淤塞

修建 在它发育过程中

路却变成了 深壑

我们临渊相望

经受着它产前的阵痛

无数隧道

为了将来的快乐

在人身上

挖筑 在它发育过程中

痛苦却日渐堆积

每个人期盼着

全身经脉 快点打通

隧道在不断形成

或明或暗或公开或隐蔽

不同的隧道有不同的生成办法生成不同的走法

它日渐成形

终有一天会完工 那时,

才能知道

……

在诗人眼里,道路处于开挖阶段,隧道尚未打通,四处的路纷纷“变成了深壑”时,是令人不忍目睹的,这种不忍直视的痛苦状态,被诗人描述为“我们临渊相望/经受着它产前的阵痛”,以孕妇临产的“阵痛”体验来比喻目睹道路充满坑坑洼洼的极度不舒适感,这是只有女性才可能生发出的精神体验,而这种独特的精神体验,又是女性诗人在诗性言说中自然流露出的,从而显得格外真实、生动和恰切。其实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还能发现这首诗中所包含的来自女性诗人独有的观照视野与生命感知的诸多信息,例如“发育”“成形”“产前”“阵痛”“完工”等词语,都可以看作是女性与人类生命生成之间的话语表述,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性别意味,而且也是诗人在无意识之中将它们编织到自己的诗歌文本之中的,并没有刻意的雕琢和装饰的痕迹。

《莲的方式》是郑玉彬诗歌文本中尤其让人难忘的佳作,这首诗精短,凝练,同时也彰显着鲜明的女性精神气质:

莲,碎成一地的理论

孤单,安静,或明或暗

偶尔在精神世界里

荡出几丝禅的水纹

莲,有一把刀

切割你与泥土的联系

莲,一棵在风中

完成自我的草

在诗人看来,安卧水面的莲是孤独的、安静的,这静卧在水面之上的莲,其楚楚动人的状态,或许正是一个诗人在现实之中平静生活、处乱不惊的隐喻与象征。这莲并不沉溺于世俗的泥淖之中,而是有着明确的精神追求,她总是“偶尔在精神世界里/荡出几丝禅的水纹”。“莲”与“连”是有着谐音的,自然世界的“莲”,其实可以细分为“莲叶”“莲花”“莲藕”等多种形式,她们彼此相连,难以分割。不过,有时为了成就另一种生命形态,舍弃牵连,彼此“切割”又是在所难免的。于是,就有了接下来这一节“莲,有一把刀/切割你与泥土的联系”。“切割”的动作,会让我们自然联想到胎儿离开母体时,剪掉脐带的那个生命瞬间,这样的句式构筑,很显然来自于女性的本体意识和生命直觉。当一个新的生命出现,莲又一次完成了自己,“莲,一棵在风中/完成自我的草”,言说的就是这种人生领悟,伟大而又平凡,这不正是世上所有母亲都在扮演着的生命角色吗?

女性经验成就了郑玉彬诗歌中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生命写照,使其艺术创作达到了不俗的境地。难能可贵的是,郑玉彬并没有在女性经验和女性意识的诗意彰显前自我陶醉,止步不前,而是还能将思维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在更宽阔和更深厚的精神领域中,将诗人所领悟和洞察到的生命感知攫取并呈现出来。这种生命感知,不再只是纯粹依赖女性经验就能获取的,而是诗人所具有的某种超越性别的生命诗学与人类意识的形象展示。短诗《生命之河》如此道来:

一个念头如一颗子弹

或一场风暴呼啸在脑海

让我觉知了浅薄

让我警醒某些章节还藏匿着污垢

当子弹终于呼啸而过

我能描绘出

一条河

一条呼啸在北方的河 血液里的河

带着沉重依然呼啸奔腾的 生命之河

在匆匆的生命之旅中,诗人深切地领悟到,一个人有时偶尔生成的一个观念、一个想法,可能正如“一颗子弹”,或者是“一场风暴”。这是一种顿悟人生的精神状态。事实上,“子弹”也好,“风暴”也好,不过是人生之中超乎寻常的存在样态,而它们的出现,又是个体生命得以凸显和强化的某种“巅峰时刻”,一个人精神的跃升、境界的突破,其实是需要这样的“子弹”和“风暴”来引爆的。子弹呼啸之后,生命还得照常运行,不过,经历“子弹”和“风暴”洗礼之后,个体生命的奔腾,增添了更多的力量和气势,从此成为“带着沉重依然呼啸奔腾的”生命之河。在这首诗里,诗人对生命的领悟与感知,无疑是深刻的,富有气势的,已经实现了对女性诗人性别局限的大大超越。

正是从超性别的视野出发,诗人才可能在一个更为高远的精神境遇上来理解现实世界,来阐释人类生命的内在奥义。她从品茶之中,品到了人生的滋味:“将世界捋于脑后/茶叶在水中舞蹈,复活的/不仅是树的华章,更有/先苦后甘,人的滋味”(《品茗》);在“祖屋”身上,目睹到祖辈的生命风采:“风在旧物里呻吟/星光却在瓦片上弹跳/从一到百,从百到零/你,如草木一般/闪着生与灭的荣光”(《祖屋》);屋中听雨,她居然听到了小鸟在雕镂着它们的夏日:“山林静谧,让心回家/围屋里,听雨声嘀嗒/听一双鸟/隔空 ,雕镂着它们的夏天”(《围屋听雨》)。这些关于人生和世界的诗意表述,都可以说是诗人以超越性别的开放性视野与心怀所洞察和领悟到的宇宙人生真意的审美阐发。

以超越性的视野和心怀来感受和理解现实人生,从而获取较为深邃和独到的生命感知,并渗透于分行的文字之中,这使得郑玉彬的诗歌在艺术呈现女性气质的同时,还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在韵味与精神维度,具有了更感人的艺术魅力。而对禅宗观念的接受和诗性演绎,又将其对生命的感悟与认知加以有效提升。我们可以《黛螺顶听雨》一诗为例来说明:

梵音中,眼眶湿润

三心未了

坐峰顶而不知峰在哪

听雨,寻未解之道

雨打青峰,朱门开闭

笔墨涂抹不出松风苦吟

道场原是心场

有人寻到路有人悟到机

也有人,空坐

无我也无他

禅宗是一种对现实人生充满关怀的形态,它尤其强调每个生命个体从自我感知出发,咀嚼到人生的独特意味。在《黛螺顶听雨》一诗中,诗人借助对禅宗真义的深入理解,从现实场景中感悟到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通晓了人类心灵空间的无穷博大和意蕴丰厚,由此对人生和世界生发出了全新的体验与感知。

是为序。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