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歌舞相伴、诗画交融!春潮、沈建“诗·歌”汇在中山举行
发布时间:2023-12-17 来源:中山+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12月16日晚,由广东省朗诵协会、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山市朗诵协会、珠海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中山市音乐家协会、珠海市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通感——刘春潮漆画作品展暨春潮、沈建“诗·歌”汇》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举行。


刘春潮、沈建以及全体演员上台谢幕。记者 孙俊军 摄

在长达1个半小时的汇演中,艺术家们用诗意的朗诵、声情并茂的原创音乐演唱和优美的诗行为舞蹈,与市文化艺术中心人定厅的刘春潮漆画作品展览相互呼应、相互诠释,实现了从视觉审美到听觉审美的有效链接和心灵升华,完美诠释了活动的“通感”主题。

在“音诗画舞”中诠释“通感”主题

记者了解到,早在12月9日,《通感——刘春潮漆画作品展》就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展览期间,不少市民、艺术家们慕名而来,在39幅漆画作品中领悟艺术的魅力。而12月16日晚举行的汇演,则是通过画与诗歌对望、诗与画融合的方式,对展览进行另一种诠释,展现另一重意境。


本次汇演通过画与诗歌对望、诗与画融合的方式,对展览进行另一种诠释。记者 孙俊军 摄

事实上,多年来,刘春潮一直在探索音乐、文学、舞蹈等姊妹艺术学科之间的融汇互通。于他来说,绘画和诗歌是一条河的两岸,共同维护着他的精神河流。因此,在他的诗与画中,共同存在着他的宇宙。

在汇演当天,刘春潮笔下的《一朵桃花路过春天》《故乡和异乡之间的沉默》《空椅子》《我所说的向日葵》等诗歌以及原创歌曲被艺术家们深情演绎。当诗作与歌曲交融,音乐与舞蹈交汇,刘春潮用那双心灵俯仰的眼睛带着全场观众透过视觉和听觉的投射,唤醒内心的永恒。

亦如刘春潮的那句:“如果说诗歌是文字形态的,用于倾听;绘画是色彩形态的,作用于视觉;舞蹈则以更为综合的艺术元素呈现,同样发人深思。”当诗意落入艺术,生活便是本真性的、自由的、超越性的存在。遇见是一种缘分

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汇演,于当晚9时30分在全场合唱《遇见》中结束,当刘春潮、沈建以及全体演员上台谢幕时,台下掌声经久不息,观众久久不愿离场。


在当晚的演出中,刘春潮、沈建合作的原创歌曲被一一深情演绎。记者 孙俊军 摄

“遇见是一种缘分,相识相知更是难得。就像今夜,我们因为艺术而走到一起。”在刘春潮看来,此次将作品展“搬”回中山,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缘分使然,因为中山,是刘春潮生活时间最久的城市。

又如刘春潮和沈建在音乐上的合作,亦是缘分使然。1996年,他们在大学校园就开始从事原创音乐的探索,其中《再见的日子》获得全国校园歌曲大赛的银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从此创作一发不可收。

在16日晚的演出中,他们合作的原创歌曲被一一深情演绎,也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他们内心交织的情致和对生活的感悟,在诗歌融汇中,感唤人们心中的诗意。

记者 王蔚然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