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曙明著作《中山传》 资料图片
叶曙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 杨彦华 摄
9月12日,出版了一年多的《中山传》作者叶曙明来到中山,和中山市文艺界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座谈,与他一道来的还有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
《中山传》是中山市文联专项资助项目,他们对这本著作寄予了厚望。他们希望叶曙明先生所著《中山传》,挖掘中山的城市文化内涵,提升中山的城市影响力,发掘中山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找到这座城市的内在根脉,为中山在新时代提供新的发展动力源泉。
透过《中山传》,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中山?让我们一同走近叶曙明和他的《中山传》。
展现立体、纵横交错、可信的历史
中山市文联专项资助项目交给叶曙明来完成,主要还是基于对他的了解。叶曙明是有能力完成这个项目的。
叶曙明素有“广东文化代言人”之称,既是作家,又是近代史研究学者。1980年开始创作,多年从事编辑出版业。出版过“近代史三部曲”——《大变局:1911》《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中国1927·谁主沉浮》,关于广东的著述有《百年激荡:20世纪广东实录》(三卷)《广州辛亥年》《广州旧事》《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万花之城:广州的3000年与30年》等等。
在写《中山传》之前,他还在2020年完成并出版了《广州传》,这一套书分上、下卷,从新石器时代写到了1949年,从城市形态、生活形态、经济形态、文化形态四个方面讲述城市发展变迁的故事。融汇了考古、地理、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方法,将自身新的思考和认知投射到历史叙事之中,从而展现了一个立体的、纵横交错、可信的广州历史。
比如在《打通大海航线》这一章,他从汉武帝时代写到唐代。叶曙明详细地再现了从汉武帝到唐朝时的海外贸易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他的叙述方式深入浅出,除了讲明史实以外,他还注重场景,文中有细节,易读。比如他写唐代广州码头蕃商互市就很有趣味——
每天中午时分,码头鼓声一响,交易开始。街道上挤满了住在附近的蕃商和从内地来的客商,他们或蹲在路边交头接耳,或围在客栈门前比比划划,窃窃商议,进哪些货,出哪些货,什么价钱。有些人直接跑上商舶,和舶主洽谈。市场上充斥着表情各异的面孔,有人欢天喜地,有人惴惴不安,有人紧张得满脸通红,有人垂头丧气,面若死灰。南腔北调甚至异国口音的讲价声,此起彼伏。有些北方人觉得奇怪,语言不通,怎么做生意?了解情况的官员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虽言语不通,而贽币交致”,认得钱就行。
学术性和趣味性是此书的一大特点,因而,《广州传》受到了一致好评。
《中山传》继续沿用了这样的表述方式。而他现在正在出版之中的《香港传》也是这样的特点。他注重城市形态、生活形态、经济形态、文化形态的变化,把千年历史展现得活色生香。
七年准备,成就一部《中山传》
几年前有朋友曾经委托叶曙明研究中山的族谱,他在梳理中山的姓氏时发现了这个城市的原生色。
所以,在写《中山传》之前的七年,他一直在做资料收集工作。他寻找和翻阅了大量的族谱。他指出,“香山各个姓氏的源流,构成了一部脉络复杂的移民史,从来没有人能够研究清楚其中纷繁的枝蔓,真正理清理顺,但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却总能得到某些有趣的启示。”
他在《中山传》的《开枝散叶》这一章详细地梳理和记录了中山的移民史,他用了大量的族谱资料,把他们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了梳理。
比如他理顺了南朗程氏的渊源,原来程氏的先祖程师孟,是苏州吴县人,北宋景祐元年进士,1070年调任广州知州。程师孟的四子程柏峰在东莞任职,管理香山场的盐务,娶妻谭氏。他的后人在南朗生活了下来。
再比如他也考察了唐家湾的由来。唐家湾所在地,曾是一个有淡水、有人居住的岛屿,外国商船须在此停靠加水,然后续航前往广州。番商把中国称为“唐家”,于是就有了唐家湾之说。
在他笔下,他列出了中山60多家的姓氏族谱,很多族谱他都翻阅过。
融入世界,舞台就产生了
叶曙明表示,也有别的城市请他去写城市传记,但是他对城市是有选择性的,中山对他的吸引力是独一无二的。
他说,中山最精彩的是在近现代,可是又不能忽略古代,因为历史是有传承关系的。“近现代的大爆发,不是凭空爆发的,是有历史由来的。这个地方有自己的城市性格,文化是积累下来的,到了近现代,该到他们上场,他们上场,就爆发了。所以要写中山近现代的贡献,一定要从历史写起,整个脉络是不能断的。”
中山在近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深深地吸引了他。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向现代国家转型,中山所扮演的角色完全是不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他觉得对现代的社会更有一种启示意义。
“中山近现代转型,对我们现在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呢?中山的历史,其实我最关注的是他的历史转型。从考古上看,中山以前也是一个鱼米之乡,农业很发达,渔业捕捞业也很发达,制盐业也做得很大,可是它为什么一直就发展不起来?为什么到了后来就突然有一个大爆发?我觉得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融入世界’。当他融入世界的时候,他的舞台就产生了。我觉得这有一个历史的必然在里面。”
平民视角,书写城市传记
“城市传记究竟为谁书写,这是城市传记面临的问题。”燧人氏图书负责人、该书责编汪泉介绍,一座城市管理者的迭代是一个角度,一座城市的建设也是一个角度,一座城市生活着谁、他们在不同的时代怎样生活、他们的处境如何又是一个角度,不同的角度决定一部城市传记“谁来阅读”的问题。“以平民史观而言,一座城市真正的主人还是平民。”
“《中山传》以平民生活为发展主线,以一种与一般学者所不同的历史观书写”,有专家评论说。叶曙明觉得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把一些日常生活史发掘出来。“我觉得我是尽量避开那种传统的写法,传统历史都写帝王将相、王公贵族。我就希望历史能反映民间的生活,虽然我也会写到很多不同阶层的人。我写官吏、士大夫,我也写农民、渔民、盐丁、盐户,还有那些大家族。我觉得社会是由各个层面组成的,它不是单纯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阶层能够决定的。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你把一些日常的东西发掘出来,你就能够从那些地方看到历史的动力在哪里。”
记者 杨彦华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