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芙镇中小学2023年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学生们表演吟诵经典。
坦洲林东小学的学生们表演吟诵节目。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早晨七点半,琅琅读书声从三乡镇白石环小学传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这所乡村小学已将经典诵读坚持了14年,
“目前,全市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市教研室的教学教研常规工作。”最近,在市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的一场教师培训中,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研员林晓洁介绍,目前全市共有104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
书声琅琅润心田
“自从加入了每天三次的诵读功课,孩子们不仅知识面拓宽了,阅读兴趣、理解能力、写作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三乡镇白石环小学语文老师曾青竹表示。
“经典诵读通过言语表达的艺术,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阔胸怀,感受人生意义。”曾青竹谈起学校坚持在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时表示,“诵读可以启发学生们的思考,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更从中华经典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对事,怎么对物。”在月初举行的三乡镇小学朗诵展演大赛中,白石环小学以《永远的九岁》参赛,“我们的8名小演员里,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不超过12岁。孩子们在表演时感情特别投入,朗诵起来很有感染力。”因为朗诵,孩子们不仅跨越时空共情了这位中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也因为朗诵,孩子们得以重新审视并珍惜眼前的生活。
同是在三乡镇,新民学校也一直围绕“传承文化”“经典入校”“国学诵读”核心内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校园工作。“我们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理解传统习俗背后的意义与故事,与传统文化建立深厚的情感链接。加深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理解,使这些文化元素成为学生心中的‘种子’,在学生每次接触到相似的文化元素时触发并加深学生的印象。”校长林文海介绍,学校开展了系列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如“传统文化展演”“古诗词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等,并在校内按年段设置不同诵读内容。
“现在大多数实验学校都做得非常好。”林晓洁表示,从全市范围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中,小榄镇、南区街道、南头镇、东区街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整体推进较早、水平较高且均衡的镇街,东凤镇、黄圃镇、石岐街道、板芙镇、三乡镇、南朗街道等镇街则表现在学校特色突出,“近年来,市教研室对全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行全盘思考和全面布局,以‘市级统筹,镇街发力,学校自主’的思路推进,充分发挥实验学校的先行探索和辐射引领作用,带动非实验学校积极参与。”
书声入耳更入心
“叶嘉莹先生说,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我想说,声音里,有文字一半的生命。无论诗歌还是散文,甚至论文,如果你朗读出来,你都感觉到言语生命动能。”中山二中传统文化教研组长刘礼娜老师,曾获教育部首届“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高中组全国三等奖,并曾与中国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面对面吟诵,她从实践得出结论,“中国的诗文通过吟诵的方式更能展现其中韵味。我希望通过不断地推广,同学们都能喜欢上吟诵这种新的诵读方式。”
2019年为参加“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刘礼娜捡起了大学时曾选修过的吟诵,在她看来古人的吟诵自成天地,能通过韵律、节奏、情感创造出更丰富的文学想象空间,“一首诗词,经过吟诵后,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她至今记得所带的第一批吟诵的学生,在毕业之际围绕着她吟诵《登高》,独特的韵律,平仄的音调,饱满的情感,让她至今难忘。尽管吟诵对于现在的她而言是信手拈来,但大学毕业后她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将“吟诵”束之高阁。
“让一个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老师,接受、学习并用吟诵的方式教学,有一段路要走。”刘礼娜表示,吟诵有独特的美学标准,如果能从小开始接触,更能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但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我也是在教学十多年后重新捡起来之后,慢慢发现了吟诵之美。”
中山市大信学校是中山市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之一。该校1-6年级语文课里面的所有古诗词教学,都采用吟诵的方式上课。“为了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专门采购了专业的吟诵教材,供语文教师们学习借鉴。”学校教导处副主任王妍介绍,学校在推广古诗词吟诵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曾经用了一年时间开展全校互听互评课的方式推广的吟诵教学,即每位语文老师在校内公开课都上吟诵课。
同时学校还设立了“余音绕梁”吟诵特色班,班上50个学生人人都会吟诵小学阶段所有的古诗词。最为有趣的是,这个吟诵特色班围绕吟诵特色创建了班徽、班歌、公众号。“为了深入学习吟诵,班级将一到六年级的课内外古诗吟诵材料都集合成册,全班每天进行15分钟吟诵活动,每周还开展主题吟诵的学习课程。”该班的班主任谢舒彤介绍,目前学生们已累积学习课内外古诗词共计288首;到了六年级的时候,全班学生将通过用吟诵的方式提前学完整个初中的古诗词。
“现在每年一期的诗韵中山比赛等等这些诗词比赛,我们都是以吟诵的方式参赛。”刘礼娜说,“以赛促教”正引领着吟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接受。
诵读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搭建家校共育、社会参与的渠道和平台。”林晓洁表示,家庭和社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力量,不仅能拓展学校教育的深度、广度和效度,也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机渗透,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引导青少年在全环境育人场域中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
记者 闫莹莹 林燕英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