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钢琴诗人”肖邦是怎样练成的?
旅德钢琴家史博阳解读“肖邦24首练习曲”
发布时间:2023-06-13 来源:中山日报

“练习曲”,顾名思义,是作曲家为练习某种演奏技巧而创作的曲子。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诗人”肖邦,于1832-1836年间创作的作品10号和作品25号,共24首练习曲,体现了音乐性与技术性的完美结合,被业界认为是钢琴音乐史上的一种“革命”。

6月6日晚,旅德青年钢琴演奏家史博阳将这部“钢琴曲教科书”几乎是一气呵成地完整呈现在中山观众面前。

“这是一次冒险。”在采访中,史博阳向记者坦言,没有哪场音乐会像它一样,让她感觉充满了不确定性。她认为,这套作品展现了肖邦对钢琴艺术的独特理解:技术与音乐是统一的,技术的更高层面,乃是音乐的表达。

●记者:你最早接触肖邦练习曲是什么时候?

●史博阳:大概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当时只是比较简单地学,因为年纪小,经验不足,也没有想太多。后来弹得较多的是肖邦的双三度练习曲 (Op.25 No.6),我从小就开始练,当时觉得太难了,你永远不知道在台上会发生什么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水平的提升,它现在相对来说没这么难了。

●记者:那现阶段你感觉最难的是哪首?

●史博阳:目前是第2首(《a小调练习曲》),因为我之前没有很好地去弹过它。这首也是那种,练起来感觉可以,一上台好像还不太行的状态。可能是指法太不常见,在弹完最累人的第1首《C大调练习曲》之后转到这种“扭来扭去”的指法,加上台上的紧张导致手的肌肉状态不如台下放松,有时候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在这个阶段萌生了举办肖邦24首练习曲专场音乐会的想法?整套弹下来,你感觉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逻辑或理念?

●史博阳:说来很好玩,这出于我朋友的一个挑衅,说我现在再不练,可能真没机会把它们全练下来了。我当时想,这件事确实早做早好,便跟经纪人提议了一下,没想到被推着一直往前走。很感谢朋友的这句话,对我来说,这也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没有哪场音乐会能让我不管练多少,仍不知道真正在台上会弹成什么样,这是一次冒险。

关于24首练习曲,我不确定肖邦是否是按成套的思维模式去创作,但他的确想通过这些作品去达到技术的更高层面,即音乐的表达。

音乐与技术是挂钩的,技巧不到位,你的音乐没法表达;若是音乐想象力不足,纯有技巧,也好像会缺失什么,而肖邦希望两者达到彻底的统一。刚开始你会觉得是在练技术,之后又觉得他的音乐也很好听,最后你会发现其实技术和音乐是一回事儿。

●记者:这24首练习曲中,目前你最喜欢哪首?

●史博阳:都很喜欢,如果一定要选,我目前可能会选第十九首(《升c小调练习曲》)。我觉得它是整个“24首”中的核心。在这首作品中,肖邦终于达到了他所追求的钢琴技巧的理想状态,它虽然是个很慢的作品,更像夜曲,但肖邦仿佛在此作出一个宣言。他所追求的技巧,可能不光是像李斯特或车尔尼那样,要把钢琴弹得很快或很响,他希望走得更远一点。比如,探究每一个手指头的音色能如何更好地表达、连奏应该怎么弹、如何通过一个快速的半音阶达到情感上的宣泄,对他来说,这些都是技巧。

●记者:你是如何通过谱面符号去理解作曲家背后的真正意图的?

史博阳: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老师的工作只是把谱面内容教给学生。他的言下之意是,我们不能单纯只按谱面符号来演奏。当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记号的意思,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去了解作曲家本人。这些符号反映的是他当时的内心想法,我们可以结合其整体作品风格揣摩他的思考。比如肖邦的第八首练习曲(《F大调练习曲》)重音符号的第一小节,这里的重音记号如此之长,是贝多芬、莫扎特等不会采取的做法,非常个人化。所以,我们还是要大量接触其他作品,融会贯通地去判断。

相关链接

史博阳丨钢琴家

她曾参加波兰华沙肖邦国际钢琴赛、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赛等多项世界顶级赛事并取得诸多奖项。唯一入围决赛的亚洲选手并一举夺得第14届汉诺威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她曾师从乐坛一众大师,包括德国钢琴教育界泰斗Karl Heinz Kämmerling,国际公认以色列最优秀钢琴家之一Arie Vardi及当代著名钢琴家Alfredo Perl等,并拥有德国音乐界最高演奏家文凭(博士),现为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

记者 廖薇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