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让劳动教育从“有”到“优”
中山市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多学科融合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发布时间:2023-05-16 来源:中山日报


   ▲香山小学的同学们课间来到“蔬菜大棚”,观察蔬菜长势。     记者 文波 摄


   3月22日,市实验小学在里溪村开展厨艺展示劳动实践课。记者 缪晓剑 摄


   ▲里溪村劳动实践田,板芙镇芙蓉学校的同学们下到田里插秧。     记者 文波 摄

到田间地头体验农耕乐趣、种植中草药学习传统中医文化、学习最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劳动教育正在中山市各中小学校深入开展。市内各中小学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学科课程中的劳动资源,创新劳动教育途径,丰富劳动形式,扩充劳动教育内容,使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自然结合,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发展出了学生“劳育”新特色,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加入劳动“助推力”。

●以劳启智 发现“劳”的魅力

在三乡镇桥头村凤凰树下桂山中学实验田中,一群学生戴着防晒工具在田间地头劳作,首先消灭田间的福寿螺,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躬身弯腰,在泥田里插下人生的第一株稻苗。这是该校高一年级一堂劳动课的场景,这次劳动体验,让少年们深有感触,他们说:“我们终于亲身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水稻耕种,了解中国农耕文化,增强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同时养成勤俭生活、厉行节约的习惯。”这是中山市中小学校纷纷开展农耕种植劳动教育的动因。

新时代劳动者不仅要爱劳动、会劳动,而且要懂技术、会学习、敢创新。为适应这一转变,中山市各中小学校探索将劳动教育根植于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使劳动教育实践成为拓宽同学们认知视野的重要途径。

中山市丽景学校通过开展学科融合的劳动实践教育,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的“劳动实践”案例《劳动实践为成长赋能,小小菜园为学习加“料”》,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探究,学生们不仅学习松土除虫、种植浇水、收获成果,还通过劳动实践研究光合作用等生物知识,同时学习如何绘制蔬菜英文卡片、蔬菜英文绘本和蔬菜英文漫画。通过每日认真观察蔬菜的成长过程,完成“观察日记”语文写作。

中山市三鑫学校则构建了四园共育“润心养德”的校本劳动课程,在学生种植蔬菜瓜果的劳动实践基础上,加入语文课,鼓励学生写“劳而生德”心得作文,记录自己最美的情感和快乐的体验;在美术课上,教会学生们手工DIY绘制包装袋,并在里面装上鲜花或蔬菜,把心中的最美送出去;实践课程中,则教会学生们亲手烹饪自种蔬菜,让家人尝一尝这难得的美味。

西区昌平小学则与中山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馆达成了合作意向,共同推进中草药科普教育。由学校投资15万元建成中草药科普园“根心园”,为学校开展以中草药为主题的“封印本草时光,传承国粹精神”校本劳动教学课程提供了平台。学生们不仅学会认中草药,还亲自实践制作保存中草药,或制作成标本、做成书签或晒干做成中草药香囊等等。日常更化身宣传大使,向身边人宣传中华中医药文化。

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既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也激发出学生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体会劳动创造的美好生活。

●以劳“润”心 提升核心素养

为在全市范围内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改革,2020年至2021年,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劳动》教材共12册。2022年1月,中共中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中山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实施方案》。随着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计划进一步落实,目前,中山有三所中职学校被评为省级劳动教育基地,在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中山充分发挥省级劳动教育基地引领作用,基地在引领辐射所在区域的同时,逐步拓展到全市。目前,全市中小学都建有劳动教育基地。同时,全市建设了一批省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通过开展劳动教育校本特色课程评选,引导学校构建起综合性、多元化社会实践教育特色课程。

通过“劳动+学科”的融合课程,中山学子们不仅体验了劳动实践的乐趣,增强了动手能力,更在实践中磨炼了学习能力,提升了核心素养,通过发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功能,以劳动教育促进了五育融合。

目前,中山还实现了劳动教育现场会常态化开展,很好地为全市各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助力全市劳动教育蓬勃发展。2022年,中山推荐报送的课题《构建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获得广东省2021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德育课题专项立项。《依托校内劳动实践基地 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以中山市第一中学为例》《新时代农村小学种植劳动与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以中山市大涌镇旗北小学为例》《小学生劳动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以小榄镇盛丰小学“幸福百草园”实施案例为例》《“培技育德”双元驱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等课题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立项。

“劳动教育”案例分享

■无土栽培蔬菜: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

在坦洲镇林东小学的开心菜园入口处,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由坦洲镇教体文旅局授予的“坦洲镇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另一块则是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联合授予的“中山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之所以挂上这两个牌子,是因为“开心菜园”不是普通的劳动菜园,而是一块用营养液培植蔬菜瓜果的无土培育园。

无土培育园位于林东小学行政楼2楼,利用走廊过道改造而成,占地面积150平方米。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这个园子的挡板两侧安装着整齐有序的长条形圆柱状塑料管,管道的一边被挖成大小均等的小洞,小洞安置了一个个精巧的小盒子放置蔬菜瓜果的种子。通过机器的自动调节,管道会将水和营养液输送到每一个盒子里,让蔬菜瓜果的种苗在科学的温度管控中茁壮成长,成为绿色无公害蔬菜。

每周的劳动课,林东小学的学生们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来到无土培育园检测蔬菜瓜果的成长温度,同时观察蔬菜的长势。在无土培育园的墙上,记者看到长方形的科普资料展板,上面写着“水培蔬菜所用的营养到底是什么?”经过了解,水培蔬菜瓜果所运用的营养液是根据蔬菜自然生长状态下对养分的需求规律,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17种矿物质营养元素,再加上合适植物生长的光温水气热等气候条件,植物即可茁壮生长。

林东小学副校长杨志红介绍说,无土栽培蔬菜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育了爱护大自然的情操,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意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按24节气种植中药材: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在昌平小学的劳动基地里,记者看到蒲公英、枸杞、车前草等中草药。该校校长李英明介绍说,昌平小学结合我国传统的24节气,让孩子耕种符合节气的中草药,在劳动实践教育中,教师注重将草本中的中草药知识与劳动体验相结合。

记者了解到,结合我国传统的24节气,昌平小学让学生查询应节气的中草药,通过了解这类中草药的种植、食用、功效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们熟知了24节气的由来、特点和相关诗句,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如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学校的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湿度逐渐加大,在养生中遵循自然节气的变化,依气候特点进行调养。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立春之后疏肝是养护重点,枸杞具有滋肾补肝的功效,实属当季养生之佳品”。在认识到谷雨的特点和枸杞的功效之后,学校安排学生们利用周末开展劳动实践,如为家人沏泡一杯枸杞养生茶、学做一次“枸杞养生汤”。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们写一篇“枸杞”为主题的作文,状物记事都可。

■特色劳动课:让学生感受劳动幸福

博凯小学立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校的优势,以居家劳动、集体劳动和特色劳动三个劳动教育板块构建了劳动教育课程。居家劳动,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提升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家务劳动为主要内容;集体劳动,主阵地在学校,根据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需求,设置劳动岗位,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岗位角色上进行锻炼;特色劳动,博凯小学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科进行开发,如该校美术科组开发了景泰蓝非遗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就把景泰蓝的制作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的工艺劳动,把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又如,博凯小学利用科学和信息技术两个学科开展科技劳动,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展新型劳动实践探索,加速实现学科知识向劳动技能的转化。

据该校副校长谢少声介绍,为更好地挖掘劳动的教育内涵,学校立项了《小学校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区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吸纳其他学科蕴含的劳动教育内涵,通过思政课、主题活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故事,学习劳模事迹,感受劳模风采,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幸福需要劳动来创造的道理,增强孩子们参加劳动的光荣感和幸福感。


◆记者:闫莹莹 林燕英

◆编辑:张言良◆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