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古陶修复、制汉服标本、感受农耕之乐、义卖置换公益金……7月9日上午,石岐街道省级立项课题《构建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开题暨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展示活动,在市博爱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中山詹园举行。
■让人“爱上”的劳动教育课
如何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育人体系大背景下,石岐街道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和师生未来发展需求,开启了让区域内劳动教育由单一走向丰富,由形式走向实质的实践之路。其报送的《构建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于今年5月获批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1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区域推进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
“展示活动中的这些课程,有些是在校内完成的系统课程,有些则是利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的特色课程。”博爱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活动现场,课程共分四个板块展现。日常生活劳动板块中,孩子们参与了烹饪与营养相关的“餐桌上的侏罗纪”课程。这一课程以劳动实践为载体,鼓励孩子们践行孝道文化,教会孩子们自己烹饪,制作完成孝亲宴。
在生产劳动板块,孩子们与老师一起展现了传统工艺制作和农业生产劳动的特色课程。传统工艺制作课包含有纸艺“手工抄纸”、布艺“汉服标本制作和染料开缸”、陶艺“古陶修复瓦当复原”、木艺“制作木质校园养殖笼”、射艺“射法八节”等;农业生产劳动课开设了水稻收割之“传统割稻”和日常养护之“节气农耕”“园艺养护”等,依照时令进行相应的农耕活动,培养孩子们以吃苦耐劳、相互协作为核心的正确劳动观念及必备的劳动技能。
服务性劳动板块中,老师们通过开设现代服务业劳动课,比如“柯蒂斯课堂”“石膏板画”“植物手绘”等,创造性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废弃的植物做成可供学习的素材和观赏价值较高的工艺品,留存它们最美的样子,教授孩子们通过劳动提升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参加完富有特色的劳动课后,同学们还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心得,并对自己和同伴的劳动情况作出评价,相互勉励相互促进,课程展示现场家长和老师们也都给予了指导和评价。同学们还通过“义卖集市”,体验收获与助人的快乐。
“上劳动课我学会了自己做钵仔糕、稔西饼、雪梨海底椰膏,平时还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通过劳动课,我喜欢上了自己动手。”课程上完后,手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参加课程展示的学生们脸上都笑开了花。课题组成员、博爱小学校长朱慧知表示,学校常年耕耘劳动教育课程,不仅赢得了中山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荣誉,校内丰富有趣的劳动课也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每人能掌握并坚持至少一项劳动技能
据了解,课题组成员目前共有8名,成员的构成主要是街道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主任或其他劳动教育的骨干老师。立项后,课题组成员除了完成本课题分工任务以外,还负责所在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劳动效果的评价、劳动卫士的评选,劳动成果的展示等,提升所在学校学生的劳动素养。
“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的开展,努力实现两年中区域内每个中小学校学生都能掌握并坚持至少一项劳动技能的目标。”课题组主持人石岐街道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德育专干黄荣敏表示,《构建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这项省级课题,主要围绕《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整体提升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同时,还将以评价为手段,以数字化评价平台为媒介,通过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整体提升街道的劳动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