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冰墩墩”设计主创现身中山分享创作历程,畅谈版权保护
版权保护促成“一墩难求”
发布时间:2022-06-17 来源:中山日报


   ▲刘平云

“冰墩墩”怎样从一个想法成为火遍全球的吉祥物?又是如何通过成功的版权保护引发全民“二次创作”?“冰墩墩”主创成员对版权保护重要性有何见地?6月15日下午,“冰墩墩”设计主创现身中山开展从“冰墩墩”的设计畅谈版权保护——中山市版权保护主题培训沙龙活动。活动结束后,本报记者专访了“冰墩墩”广美设计团队总执行、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平云。

“冰墩墩”原型是冰糖葫芦

2019年1月,14人的“冰墩墩”主创团队才得知初稿已从36个国家、5816份作品中成功突围,他们也自此迈入高强度修改的7个月时间中。7个月、21次大修改、平均每月3次,在7天一周期的修改时间里团队有3至5天都处于高强度修改当中,再加上2至3天的等待……刘平云说,每一次都是生死关,倘若没有电话打来,就意味着失败。整个创作过程中,最令“冰墩墩”设计团队煎熬的还是当属冰糖葫芦修改过程和赋予熊猫色彩多元化这两个时间节点。

“‘冰墩墩’最初创意原型是中国北方传统小吃冰糖葫芦,但修改意见指出其国家承载性不够,需要更换。”到底什么才具有国家承载性?“冰墩墩”设计团队挠破了头,费尽了心思,夜以继日地开会讨论、集思广益。“虽然我们生活在南方,但对冰雪始终保持着美好想象,认为冰糖葫芦的糖壳就如同冰壳,并将其保留下来,主要难点在于壳内到底更换成什么形象比较合适。”刘平云透露,他们尝试更换过老虎、兔子或麋鹿等形象,但最终决定换成熊猫,“熊猫作为国宝是中国形象的代表,敦实、憨厚、友好,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温和的群体形象。”

冰壳和熊猫简单组合,色调单一,毫无生气。如何呈现不一样的熊猫成为“冰墩墩”设计团队的第二个困点。“2019年5月1日,我们受邀前往北京封闭创作,相关专家建议从设施或者场馆方面寻找灵感,经提醒,团队发现国家速滑馆的‘冰丝带’极具绚烂的未来感与科技感,便把它创造性想象融入冰壳当中,熊猫一下子就‘活’了。”如此巧妙结合的“冰墩墩”,与团队所设想的如出一辙,也正好和1990年的“盼盼”、2008年的“晶晶”这些历史性元素不谋而合,刘平云直言那一刻仿佛重获新生。

从“盼盼”“晶晶”到“冰墩墩”,可以清晰看到中式审美在传承中不断发展,这种变化也展现出我们正更加从容地走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

为“冰墩墩”戴上“保护罩”

早在2019年6月,北京冬奥组委就委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分别对候选方案和吉祥物名字启动国际查重工作。确定“冰墩墩”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后,北京冬奥组委在2019年9月16日申请了45件“冰墩墩”以及“冰墩墩”三维形象全类商标,以及45件“BING DWEN DWEN”全类商标,实实在在地为“冰墩墩”戴上“保护罩”,实现对其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筑牢知识产权保护的铜墙铁壁。

一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知识产权保护,“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他们就围绕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刘平云表示,国家如此谨慎,源于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中文域名、通用网址等相关被抢注,敲响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警钟。也正是由于本次版权保护的成功,促成了“一墩难求”现象,引发全民“二次创作”冰墩墩,推动“冰墩墩”热度再上新高。

刘平云直言,“冰墩墩”的走红对创作者以及创新创造是莫大的鼓励,给予他们文化、经济等多领域思考。“创意可以赋能产业发展,引领市场。”刘平云表示,版权保护实则就是一种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人人都自觉、自发地遵守它,整个市场才会井然有序,创新创造的源泉才能充分涌流。刘平云呼吁,全社会要充分形成尊重创造、尊重知识产权的热烈氛围,每个人都要参与到打击假冒伪劣当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版权保护意识,这样整个生态才能和谐发展下去。

“广东省正大力推动‘版权兴业’工程,全省多家企业入选‘版权兴业’示范基地,这对于中山浓墨重彩书写文化兴城大文章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刘平云建议,中山可以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大力聚焦城市文化IP做文章,借力当前文化发展态势,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更好发挥知识产权的智慧成果,扩大版权保护的社会知晓度、支持力和影响力,推动文化兴城建设。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